董其昌《吴来仪公墓志铭》及《濬路马湖记》创作年代考

▲中国嘉德拍卖2020秋拍 董其昌《吴来仪公墓志铭》,局部

董其昌《吴来仪公墓志铭》及《濬路马湖记》创作年代考

文/ 同古堂撰稿人/ 林妹妹  图/ 中国嘉德拍卖

作为艺坛领袖,董其昌是中国文人画理论的集大成者亦是具有近乎完美文人旨趣及美学思想的巨擘,尤是其所提倡之“南北宗”画论,影响深远,为后世所法。

而其艺术造诣,也是几无人可比附,如以“山水画”而言,唐代富丽,宋代凝重,元代萧散,清代奇逸,而明代或狂放,或书卷气,惟其上承“元四家”,又溯源“五代两宋”,成为“古雅生拙”、“清润秀淡”画风格调的极致化典范。

又或书法,其师法传统,从钟繇、二王至张旭、颜真卿、怀素,从杨凝式到“宋四家”乃至元人赵孟𫖯,凡帖学流派先贤,其皆研习,旁师博采,又自出机杼,乃成明后期书坛之执牛耳者,从者如流。

▲董其昌(1555-1636)

董其昌,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人,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董其昌擅画山水,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

于中国书画史上,董其昌承前启后,影响至深,又集前人大成,融会贯通,余绪至今不绝,故对其考据,尤是部分未署年款“作品”,系统梳理,甚有学术意义

笔者试从其《吴来仪公墓志铭》《淮安府濬路马湖记》创作年代,浅论一二。

▲董其昌 《吴来仪公墓志铭》,中国嘉德“大观”夜场

▲董其昌《濬路马湖记》,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董其昌《吴来仪公墓志铭》

《吴来仪公墓志铭》为董其昌应同僚吴用先所请,为其父亲吴应道(别号来仪居士)所书墓志铭,见载于明崇祯三年(1630)刻,董其昌撰《容台集》卷八,而上海图书馆藏明末清初刻二十卷本《容台集》则著录于卷九。

▲《容台集》(卷八·墓志铭)中《封少司马吴来仪公墓志铭》书影

此墓志铭,不同时间,两次收录于不同版本《容台集》中,因牵涉及“东林六君子”之一的左光斗等敏感信息,多有修改与删减。如删掉吴应道夫人方氏、其子孙的婚配姻娅等,此与明末“魏阉党”与“东林党”党争的时代背景有关。

▲董其昌 《吴来仪公墓志铭》

手卷 水墨纸本

引首:32×120 cm.约3.5平尺

字:32×963 cm.约27.7平尺

跋:36×66 cm.约2.1平尺

说明:是卷曾经清末民初学者马其昶(1855-1930)及近代书法家、篆刻家、金石收藏家张祖翼(1849-1917)鉴藏。

马其昶,字通伯,晚号抱润翁,安徽桐城人。出身书香世家,幼承家学,并问业于吴汝纶。后又师事张裕钊。《桐城耆旧传》卷四有《吴司马廷尉传》,对吴用先的履历有较为详细的记载。通伯藏有此卷后,又延请谭宗浚、于荫霖、吴汝纶、刘泽源等赏鉴并观跋。

是卷曾经清末民初学者马其昶(1855-1930)及近代书法家、篆刻家、金石收藏家张祖翼(1849-1917)鉴藏。卷后有谭宗浚、于荫霖、吴汝纶、刘泽源等赏鉴并观跋。

此外,是卷为目前市场所见规格最高,形制最大且带乌丝栏的董氏行楷手卷。卷中笔法精到,布局疏朗,书写自然洒脱,风格极类故宫博物院藏《淮安府濬路马湖记》。

董其昌所作墓志铭流传于今者,可谓寥寥,多为馆藏,其一,为项元汴作《太学墨林项公墓志铭》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其二,《朱泗墓志铭》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其三,《秦喻庵墓志铭》湖北省博物馆藏,此《吴来仪公墓志铭》为目前市面所见唯一著录于其《容台集》中,又可流通者,尤是难得。

《吴来仪公墓志铭》书写背景

吴用先(1558—1626),字体中,一字本如,号余庵,安徽桐城人。明万历至天启年间,其为朝廷重臣,曾身居兵部右侍郎、蓟辽总督等要职,然史载甚乏,生平语焉不详,《明史》亦无传记,令人生疑。

其与董其昌,皆是晚明大臣,份属同僚,二人自然相识,故彼此交游究竟始于何时,以及吴用先仕宦履历、此墓志铭书写背景等,甚应考究。

据考,天启四年(1624)三月至天启五年(1625)三月,吴用先由“大总督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改任“总督蓟辽”。

蓟辽总督,下辖顺天巡抚、保定巡抚、辽东巡抚,由此可见吴应先作为封疆大吏,手握重兵。崇祯年间,袁崇焕即曾为蓟辽督师,而“蓟辽督师”仅是“蓟辽总督”属官,亦可窥知吴氏地位之显赫

▲董其昌 《吴来仪公墓志铭》,局部

“白牧:董其昌书《吴来仪公墓志铭》考”文中,董其昌《吴来仪公墓志铭》手卷,卷首有言“在昔戊子之岁,其昌与今少司马吴公同肄学北雍也”,其中“北雍”一般指北京国子监,而“戊子之岁”为万历十六年(1588)。

明朝时期行使双京制,在南京和北京分别都设有国子监,北京国子监又称为“北监”或“北雍”。

因此,吴用先与董其昌二人最早相识时间,应不晚于1588年,且吴氏曾入国子监。此后,董其昌于万历十七年(1589)及第,而吴用先为明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二者“举业”相差一科。

▲董其昌 《吴来仪公墓志铭》,局部

是墓志铭中,董其昌称吴用先“司马”,可见吴氏步入仕途后,官运亨通,渐至位高权重。

其中,董其昌言及“敭历中外,仗中丞之节,以奏最赠其尊人为中宪大夫、四川巡抚都御史”,即言指吴用先在“平播之役”后“奏最”获封诸职。“奏最”意指考绩列为优等,以此向朝廷上报。

又言“复自请告,起家纳言”,为吴用先因病辞官,家居8年,朝廷复召为侍郎,据后文,可知乃“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纳言”为尚书等近臣所用帻巾,后泛指帝王近臣。

▲董其昌 《吴来仪公墓志铭》,局部

董其昌则因朝局变动,多赋闲在家,天启五年(1625),其出任南京礼部尚书。

墓志铭中,即有言“而余亦承乏春卿,徼恩貤赠,追随司马,以酬昔愿于万一”,其中“春卿”即礼部尚书,“承乏”,是暂任某职的谦称。

▲董其昌 《吴来仪公墓志铭》,局部

墓志铭中又言“从塞上授简其昌,志赠公墓中之石”,其中“塞上”为蓟辽边关,知吴用先从塞上乞请董其昌书写墓志铭。

结合吴用先天启四年至五年间,“蓟辽总督”履历,故此墓志铭应是董其昌于天启五年(1625)左右书写。具体何时,下文考据《淮安府濬路马湖记》详细分析。

吴用先父亲:吴应道生平

关于吴用先父亲吴应道,更是所载寥寥。

墓志铭中所言,可知吴应道,字自明,别号来仪居士,故董其昌《容台文集》中,以《封少司马吴来仪公墓铭》为名收录。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有载“太上有立德, 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以“立德、立功、立言”为古人“三不朽”为功业。

然因吴应道英年早逝,暂不及完成此“三不朽”,所以董其昌分举三事,“传形写照”,以期窥斑知豹,刻画吴应道志趣高尚的形象。

其一,立行。

董其昌以吴应道少有异贤,天资聪慧,又学习勤奋,精于诵读,娴于帖括,隐言其若未去世,必有大成。

▲董其昌 《吴来仪公墓志铭》,局部

吴应道应考期间,身染重疾,回桐城后很快过世。临终之际,绝怜爱子,尤是对于九岁稚子吴应先,期望甚高。妻子方氏,三十而寡,守志皈佛,专修净土,抚养幼子吴用先、吴用衡。一老媪亦斋戒,相随逐二十年。

▲董其昌 《吴来仪公墓志铭》,局部

其二,立德。

董其昌借吴用先的转述,其母方夫人为其描述父亲吴应道“仪容修伟,神情高迈”,结婚当天“奁具甚盛”,然吴应道“目不一瞬”,不为财物所动。

▲董其昌 《吴来仪公墓志铭》,局部

吴应道父亲生病时,其“吁天请代,医祷服劳,裾不解带,既瘥而后即安”,希望代父受病,知其孝行至诚

▲董其昌 《吴来仪公墓志铭》,局部

其三,立言。

吴应道的遗文中有“所忧非忧贫,斯忧其可休。处处凌九霄,行行戒深沟”诗句,为其安贫乐道的处世态度以及远大志向的写照

▲董其昌 《吴来仪公墓志铭》,局部

吴应道,年仅二十九岁,即不幸过世,“立功”暂不可得,故董其昌以“立行”以代之。

古人曾言:“尝一脔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如此则吴应道“立兴、立德、立言”的形象,跃然于纸。

吴应道子孙:婚配姻娅

此墓志铭中,董其昌有描述吴应道妻子方氏及子孙婚配姻娅。“白牧:董其昌书《吴来仪公墓志铭》考”文中,有相关论述:

吴应道与方氏生二子,长即吴用先,次子吴用衡。吴用先娶太学生唐檄之女,唐氏也屡赠淑人。吴用衡鸿是胪寺序班,娶方学易之女。其孙辈共有九人,孙子七人,孙女二人。

吴用先有三个儿子:“日昶,文华殿中书舍人,娶礼部侍郎何如宠之女;日暠,恩生,娶光禄寺卿盛世承长男孝廉盛可藩之女;日旻,娶户部主事韩国藩之女。”一个女儿“适佥都御史左光斗第四子”。

吴用衡有四个儿子:“日旦,福建建安县县丞,娶方氏;日升,邑庠生,娶孙氏;日晟,太学生,娶唐氏;日昺,太学生,娶方氏。”一个女儿“适邑庠生金日镜”。

▲董其昌 《吴来仪公墓志铭》,局部

▲董其昌 《吴来仪公墓志铭》,局部

据此可知,吴用先与左光斗为姻亲。

天启四年(1624),杨涟因弹劾魏忠贤二十四条大罪被捕,而杨涟弹劾时,左光斗参与谋议,“杨公有纠忠贤二十四大罪疏,公实预谋,逆珰亦为气夺。”

天启五年(1625),因对抗魏忠贤,左光斗而含冤下狱,不久在狱中折磨而死。南明弘光时平反,谥为忠毅。

闻知左光斗被捕,吴用先乔装回京,欲营救其于危亡之中,惜终究未能如愿。魏阉又以吴用先“私返京城,图谋不轨”罪名,请皇帝治罪杀之,上未允。

左光斗遇难后,吴用先愤而辞归,并于次年(1626)病卒于家。崇祯二年(1629)二月,崇祯帝命大学士韩爌等人审定逆案,清除阉党,然彼时政局飘摇未定,此墓志铭中又涉及“左光斗”,因此董其昌撰《容台集》时,删减了关于吴应道子孙婚配姻娅的情况。

此外,浩繁的《容台集》为明崇祯三年(1630)刻,其搜集编纂时定然重新校对、修改,此工作往前数年已然进行,故董其昌删减,亦是情理之中。

故宫博物院藏《淮安府濬路马湖记》

《淮安府濬路马湖记》

(为方便表述,后简称《濬路马湖记》)为董其昌晚年行书碑记的代表作之一,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卷历来被研究董其昌的学者和书家奉为董氏行楷的标准。

文物出版社《中国法书全集14(明3)》中对《濬路马湖记》的创作年代定为崇祯四年(1631年)后。而上文有言及,《吴来义公墓志铭》创作于天启五年(1625年)左右。

对比《濬路马湖记》与《吴来义公墓志铭》,不难发现两卷书写状态极是相近,堪称如出一辙,又同为乌丝栏格故对是两卷的创作年代作详细的考证,极有必要。

据《中国法书全集14(明3)》中对《濬路马湖记》的评述:“此卷为董其昌撰文并书,记述朱敬韬等人,兴治漕之道,谋漕运之利,力主开浚淮安府路马湖的曲折经过。朱敬韬,名国盛,华亭人,万历三十八年进士。历任工部主事、员外郎、山东右布政等。董其昌曾为其父撰并书《朱泗墓志铭》,于敬韬事迹亦有所涉及。此卷未署年款,据文中内容及董氏所具官职判断,应书于崇祯四年(1631)董氏七十七岁之后不久。”,可知其以董其昌的官职判定创作年代。

《濬路马湖记》卷中,董其昌的官职自书如下:“赐进士出身,资政大夫,南京礼部尚书,前礼部左侍郎兼詹事府少詹事,掌南京翰林院事,实录副总裁,经筵讲官。”

又,查阅董其昌年谱,可知:

1、天启三年(1623)七月,董其昌得进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协理詹事府事;

2、天启四年(1624)秋,董其昌擢任礼部左侍郎;

3、天启五年(1625)正月,董其昌拜南京礼部尚书并赴任;

4、天启六年(1626),董其昌上《引年起休书》吿归;

5、崇祯四年(1631)冬,董其昌复任礼部尚书,掌詹事府事。

对比董其昌“南京礼部尚书”官职,可知书写《濬路马湖记》时,定为天启五年(1625)正月之后。

而“礼部左侍郎兼詹事府少詹事”中的“前”,可知此为董其昌就任南京礼部尚书前的官职,即此中“詹事府少詹事”与其崇祯四年(1631)冬“掌詹事府事”,并非同一官职。因此,以“詹事府少詹事”混淆“掌詹事府事”,定《濬路马湖记》为1631年左右创作,显然是不正确的。

董其昌年谱中,并没有关于其任“詹事府少詹事”的记录。

不过,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董其昌《楷书三世诰命卷》中却有线索,三段诰命有确切制诰时间,均为天启四年(1624)九月二十九日。

而其中,最后一段诰命中,有董其昌的部分履历,其中:“十任太常寺少卿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十一任詹事府少詹事,掌南京翰林院事;十二任今职”,“今职”即《诰命卷》中所言“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协理詹事府事”。

其中,董其昌“十任”为天启二年(1622)擢任,因此,其“十一任”为“詹事府少詹事”应介于“十任”与“十二任”之间,即天启二年(1622)至天启三年(1623)七月之间。

又以所书官职而言,此卷不可能作于其“掌詹事府事”之后,故可知《濬路马湖记》卷应作于天启五年(1625)正月至崇祯四年(1631)冬之间。

《濬路马湖记》创作时间进一步考据

《濬路马湖记》卷中,

所记述朱敬韬(即朱国盛)等人兴治漕之道等事宜。

朱国盛,字敬韬,号云来,明代松江府华亭县长人乡新场村(今上海浦东新区新场镇)人,万历庚戌科(1610)进士,历任工部主事转员外郎郎中、河南粮道、山东布政使、后升太常寺卿。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朱国盛考中进士,未能被选为庶常,而是被派到工部任职,负责水务管理方面的工作。

董其昌曾有《送朱敬韬水部》诗相赠,知二人交契匪浅。壬子年(1612)十二月二十四日,董其昌又作《仿大痴画赠朱国盛》

朱国盛初莅政坛不久,即奉敕治理河漕。因其才能卓越,功绩斐然,升大司空,掌管全国水利。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朱国盛因治理河槽有功,祖父朱镗、其父朱泗,皆封赠山东左部政(二品)。

就在他上任大司空之际,父亲朱泗病逝。董其昌为其父朱泗作《朱泗墓志铭》(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董其昌亦曾为朱国盛的母亲写过《寿朱敬韬太夫人》的诗作。

朱国盛也喜艺事,擅画,其与董其昌多有唱和题跋,如董氏曾跋言“敬韬作米虎儿墨戏,不减高尚书,阅此欲焚吾砚。”,诸如此类,不一而足。据此,足可知朱国盛与董其昌关系密切,堪称挚友。

天启年间,淮安府路马湖(今江苏骆马湖)水系险情尤甚,航运受阻。天启元年八月,南河郎中朱国盛方受事奉行严督河官,毕力堵塞。期间,其不畏艰险,亲临一线,多次疏浚完善,效益显著。至天启五年(1625)四月,工程才完成。

因而《濬路马湖记》的撰写时间应在天启五年(1625)四月之后。又朱国盛治河有功,天启七年(1627)三月,经提督漕运河道太监李明道推荐,专管漕务山东左布政使朱国盛奉旨加衔,管事吏部尚书。

周应秋复言:“厂臣擎天巨手,报国赤心,挽漕输运,河伯效灵,裕国通粮,仓庾渐实,道臣朱国盛宜加太常寺卿,兼山东按察使,照旧管事从之。”朝廷嘉奖朱国盛并“以漕河功升太常寺卿”,调进京都,留任皇帝身边,掌管祭祀礼乐。

故,董其昌为挚友朱国盛书《濬路马湖记》,应在其路马湖的疏浚成功之后,奉调京都之前,若为加衔之后,朱国盛再请董其昌为其撰书旧功绩就不能顺理成章,略显矫情了。

书写时间可进一步推断为天启五年(1625)四月之后天启七年(1627)三月之间。再者《路马湖》卷中最后有徐标的官衔:“钦差提督河南工部水清吏司郎中”,按此衔,此卷撰写之时朱国盛应还在工部任上。

朱国盛以工部郎中管理南河期间,编著了长达1500多页的《南河志》十四卷也已完成。该书前有作者朱国盛自作序例一首,又有李思诚、徐标二序。

再考董其昌年谱:“天启五年(1625)四月三日,崔镇风阻八日,四月二十二日到苏州平江平望镇遇大风,作《阻风平望图轴》。”

可知,董其昌于天启五年(1625)年四月由长安(北京)回乡,书画船经山东、过路马湖、到崔镇(宿迁南35公里处),风阻(台风)八日。崔镇林官渡口明清两代是京杭大运河南北交汇必经之处,历代设有“崔镇驿”,是万商汇聚之地,又是关防要塞。

此时,朱国盛治理浚路马湖工程竣工,正逢同乡长辈兼挚友的董其昌回乡,又因风阻当地,其宴请董其昌,再挽留欢聚是理所当然的。

而董其昌为表彰朱国盛治水之功,为之撰写《濬路马湖记》,以其洒脱的笔法,优美的文辞,高度赞扬朱国盛之举乃“所谓一劳久逸,暂费永宁者也”亦是情理之中。

此外,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董其昌为朱国盛父亲朱泗作《朱泗墓志铭》楷书,后四行跋文明显不是1615年所书书风。

跋文原文:“敬韬奉敕治河漕,以立功荐叙。蒙恩俞为大司空右总宪开府中丞。虽皆牢让不拜,而山东左伯诰命已给,当如二品,树神道碑于先茔。此铭但筮仕时作耳。董其昌题”,钤“宗伯学士”、“董氏玄宰”二印。

此“宗伯学士”、“董氏玄宰”二印,为董其昌1623年秋,任进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后启用,为1623年至1636年最常用的印,不可能在1615年出现。因此,此题文应为此时(天启五年四月)补题,且论及“朱敬韬治河槽已立功,恩俞为大司空,诰命再封当如二品”是对先人之告慰。

综合以上材料,我们可以很有信心地推断,《路马湖》卷应作于天启五年(1625)四月三日至二十二日之间,而且应在“风阻八日”期间,说是四月三日至四月十一日之间也不为过。

《濬路马湖记》与《吴来仪公墓志铭》

仅就书风而言,《吴来仪公墓志铭》与《路马湖》完全相通,且两卷中董其昌的官职是相同的,又天启五年(1625)正月,董氏拜南京礼部尚书。故《吴来仪公墓志铭》定为其官拜南京礼部尚书之后的作品,即天启五年(1625)正月之后。

查对吴用先生平,《大明蓟辽总督一览表》有载:“31、吴用先,南直隶桐城,天启四年(1624)三月己卯(1624年5月12日),天启五年三月戊戌(1625年)令闲住。”“东林党碑”七碑中有三碑准确记载对吴用先的处置:“三月,令闲住”。

而此年,吴用先三月回京闲住,董其昌四月自京南下回乡,又天启六年(1626)十月,吴用先卒。

另外,天启五年(1625)董其昌拜南京礼部尚书,称“大宗伯”,吴用先“塞上授简”(即吴用先在蓟辽总督任上写信),请董宗伯为早年过世之家翁书墓志铭,此书写时间定为天启五年(1625)三月末至四月初之间最合理。距书《路马湖》卷不足一月时间。

至此,此两卷的创作年代便基本清晰合理,应属于同时期的作品,是董其昌晚年之作,两卷均布局疏朗匀称,所谓“渐老渐熟,反归平淡”,寓生秀于扑茂苍拙,自然洒落。一样的形制,一样的行楷,一样的书风,浑如一卷,诚是殊为可珍也。

《吴来仪公墓志铭》书法

与《濬路马湖记》一样,《吴来仪公墓志铭》行笔端庄自然,气息无丝毫故作姿态,平淡天真,转折处亦往往一带而过,看似毫不经意,实是书道造诣至深。

又有乌丝栏格,字里行间,不见密布紧靠为主的格局,字与字遥隔天河又翘首相望,行与行则笔断意连,妙趣天成。

▲董其昌 《吴来仪公墓志铭》,局部

而不同于《濬路马湖记》,墓志铭多有正稿及草稿之分,此《吴来仪公墓志铭》稿中未见涂改,应为正稿,自是书写依次渐序,格式严谨,脉络分明,而风采不减,此为《濬路马湖记》所不及,更远非寻常应酬之作可比附。

卷首,刘泽源题引首:

▲刘泽源题引首

亦有谭宗敬、于荫霖、吴汝纶等人题跋,马其昶及张祖翼鉴藏。

▲谭宗敬、于荫霖、吴汝纶等题跋

结语

董其昌书艺成就,兼得“颜骨赵姿”之美,学古却不拘泥于古,隐隐然有“明代书圣”之势,《画禅室随笔》以及所提出的“南北宗”论,更是中国绘画史之分水岭。

而此《吴来仪公墓志铭》可考明代重臣吴用先生平,补史料之不足,又与晚明党争有关,如涉及“左光斗”等,而书法更是“渐老渐熟,反归平淡”,媲美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董其昌代表之作《濬路马湖记》,其之稀珍,难得之至也。

参考资料:

白牧:董其昌书《吴来仪公墓志铭》考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