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成爲一個樂觀者

1.

一直以來,我都認爲樂觀或悲觀是由基因決定,無法改變。

樂觀也不一定比悲觀好,樂觀者容易盲目,悲觀者更能把握現實。

我就是一個悲觀主義者,理性、務實、容易焦慮。

但讀完馬丁.賽利格曼的《學習樂觀》一書,我開始了反思兩個問題:

第一,總體來說,樂觀比悲觀好,利大於弊。

第二,樂觀或悲觀不完全由基因決定,後天成長環境會有很大影響。樂觀是可以學習的。

2.

首先,我做了書中的一個測試,得分顯示,我屬於極度悲觀者,有些喫驚,感覺自己沒到那個程度。

按作者的說法,悲觀者容易在以下四個方面碰到困難。

一.你容易沮喪

二.你沒有發揮你的潛能,以你的能力應該表現得更好

三.你健康和免疫能力低於一般標準

四.你的生命一點情趣也沒有,悲觀的解釋形態使得生活灰暗,了無生趣。

對照以上,1.第一點符合,我容易沮喪。

2.沒有發揮潛能?大多數人不都一樣嗎?

3.我的健康和免疫能力沒鍛鍊前確實低於一般標準,現在不符合。

4.點不符合。

當然,我的對照只是個例,悲觀者還是有很多負面影響的。

比如,比較容易患慢性病,免疫能力較差。心理會影響生理,符合邏輯。

3.

悲觀者容易抑鬱,習得性無助就是這樣來的,如果你曾經失敗過,相信自己的努力不再有用,於是放棄了努力,結果陷入了無助。這個結果又被失敗和無法控制的環境所強化,終於製造出了憂鬱症。

憂鬱症有三種行爲症狀:被動、不能做決定、以及自殺行爲

我又按書中的題目測試了自己的抑鬱程度,得分爲7分,0-9分爲正常,10-15分爲輕度抑鬱,15分以上爲中度抑鬱。

據統計,女性得抑鬱的比例比男性高2倍,因爲碰到事情,女性習慣翻來覆去想,爲什麼會這樣啊,反芻會放大沮喪。而男性傾向於去做,去分散精力,哪怕借酒消愁也比悶起想更好。

所以,作者認爲,悲觀並不一定引起抑鬱,只是有抑鬱症的人肯定悲觀。抑鬱症也由可能是因爲大腦分泌物異常引起。

悲觀的反芻者容易得抑鬱,你感覺自己很無助,你思考爲什麼會這樣,如果你是個悲觀者,你找出的原因就是永久性、普遍以及個別性的。

比如,你把事情搞砸了,悲觀者會認爲,自己怎麼這麼笨啊(個別性),做什麼都做不好(普遍性),這輩子沒希望了(永久性)。

不反芻、不想事的人即便是悲觀者也不會得抑鬱症。去行動,或不去想它就能打破悲觀導致抑鬱的詛咒。

4.

樂觀是可以學習的。

有名的ABC法則,例如,今天你被老闆罵了Adversity(困境),Belief(信念)我太笨了,啥都做不好,沒有前途了。Consequence(後果),我再也不努力了,反正做什麼都沒用。典型的悲觀者反應。

換種看法試試:

你被老闆罵了(Adversity困境).

Belief(信念), 這件事我沒做錯啊,大概是他心情不好吧。或者,雖然這件事我做得不對,改了不就是了,我其它方面還是挺厲害的。

Consequence(後果),不受影響,保持好心情。

5.

另一個有用的方法就是反駁,尋找證據。

當不好的事情發生在你身上時,學會反駁你不自覺的悲觀念頭。

這事搞砸了,老闆會讓我走人。(很焦慮)

我已經盡力了,這不完全是自己的錯。再說了,換其他人來做結果也不會比我好。我的時間太有限了,如果多給一點時間,或者有人幫我,肯定能做好。

ABC法則和反駁負面想法只要經常練習,就能學會樂觀。

前文測試,本人雖是悲觀主義者,但並不抑鬱,全靠學習ABC理論並經常運用,遭遇挫折後,雖然情緒會低落一段時間。也會反芻,但會採取行動去改善它。每一次重大的逆境都給我帶來了成長的契機,雖然過程讓人痛苦。

而盲目樂觀者雖然很難沮喪,但也難以從中學到東西。所以,我們要的是彈性的樂觀,一個睜大眼的樂觀來應對殘酷的現實,但是我們不必生活在悲觀的陰影中。

樂觀的好處,遠大於悲觀,只要不是天性樂觀者,都應該學習它。《學習樂觀》是一本很好的讀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