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和人老

文/原创

        “在什么山就唱什么歌 ”,这是现实面对的一种心态。当下不得不面对一个“老”字,无论历史的、现在的还是未来的,只要是社会人就必然会要陷入老的困局,但现实人更应该尽早用良好心态来面对自然的老态。

        人非等同于物。人不是以老来衡量价值的,老古董物件随着时间越长就越有价值,比如玉器、字画、瓷器等,即便是现在社会的某些再造物,也因为时间长短而价值不一,比如2012年我买了两瓶茅台,现在茅台的价钱与当时的价钱相比就要高多了。关于人的生命价值问题不言而喻,有的人生命很容易就被金银锁定了,诸如车祸、事故等人为致死的生命的赔偿就很有限;普通常人的生命价值固定在日常生活里,自然过着各自不同价值的生活;也有生命是无价的,有的生命因轻如鸿毛而毫无任何社会价值,而有的生命因为重如泰山才有无限的社会价值。回到人自然老态的话题上谈论关于人老的价值不相同,根本的区别在于他们不同的核心本质,特别区别于其中思维意识因子的强弱度,有的人未老先衰于自然大脑的思维意识(弱智),虽然肢体行为强大却不一定有多大的价值;有人进入到我所认知的暮年(80岁~100岁),如果患上了阿尔兹海默症这种大脑疾病,也就变为没有实用价值的人了(留给亲人的感情精神价值还在),但并不是所有进入黄昏年龄(60岁~80岁)和暮年时段的人都毫无价值,高龄的科学家、专家大有人在,高龄的政治家更不鲜见,刚刚过去的一场美式大选印证了美国两个高龄政客的核心本质比拼,他们对美国社会未来的发展是否有价值,或许只有美国民众体会最深;对于暮年以上的老人,如果他们还能够自理日常生活、还可以依照自我核心本质管控和支配自有财富,那么她们对家庭和社会是有相应的现实价值的,但这种相应的实用价值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递减,所以最明智的是在自己思维意识还足够强大时,应尽可能安排好自己身后的事情,将自我一生积累的财富最大限度地用于去安排自己更惬意的生活。

        说到这种程度,显然,老人和人老具有不同的区别。老人是指特定的处于暮年阶段的人,由于生理机能原因而使得他自己的行为能力每况愈下,此时,再有超强思维意识主导下的心理能力,如果不借助外力的支持也会导致他自己晚年生活的质量下降,因此,放下抱残守缺的观念,去顺自然规律地在法理范围内支配自我财富,过好晚年生活才是最明智的。人老是指人生过程的人,我给一个人生确定过最明显的五个阶段,即0~20岁、20~40岁、40~60岁、60~80岁、80~100岁;常人活不过百岁,而当今中国群体人的寿命平均为76岁,在这个人生过程中的任何时段上的人,都可以相对地认为自我老了,比如拿自己的20岁对比自己的6岁年龄,当然可以认为自己老了,40岁比20岁、60岁比40岁……也一样的类推;常人老到76岁就处于人的黄昏年龄底线并且开始过渡到暮年阶段了,而当人老到跨入暮年的老人阶段时,该庆幸的是自己已活一天赚一天、活一年赚一年了,此时,其实最需要的是彻底放下所有的牵挂去过好自己没有负担的生活。展望来看,时下中国以60岁为分水岭界定60岁以上为老年人,目前这样的群体在中国已经达到2.6亿人,他们占全国总人数的19% ,而到明年在执行国家“十四五”规划之中,中国的老人将达到3亿人,这么庞大的老人群体将形成一个朝阳产业。我乐见中国早日实现老年战略规划,而我更希望老人们及早转变养老观念,把自己积攒的财富全部用到为自己服务的养老机构中,这样才有利于促进国家就业,从而进一步助力国家发展壮大经济。

        到昨天中午为止,我已经把该为伯父和伯母两位老人做的事情,暂告一段落。昨天,把伯母暂时住院的日常用品送到位并办理了她的就餐卡,医院留观一周虽然费用很贵,但却可以不用担心她的安全了;  把给伯父新买的高背轮椅也送到了医养中心去,而且在那里先组装好才交给护理员……忙完开车回到家时已经中午一点整。

2020.11.29.北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