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系統破壞者》:一個“熊孩子”的憤怒故事

我喜歡下載電影,動不動就從字幕組網站上下幾百部電影放在移動硬盤裏,夢想有一天能看完。這會導致什麼問題呢?下載的時候我知道這部電影是講什麼的,等我半年後的某一天終於打開它,其實早就忘記了它到底是部什麼電影了。

比如今天我想和大家聊的這部德國電影,只看名字似乎更象某款燒腦動作片喜歡起的,然而內容顛覆了我。

什麼是系統破壞者?系統,在這裏也可以解釋爲規則。我們每個人從隨意哭鬧和大小便的嬰兒成長爲知道如何使用廁所、知道如何開啓學習能力,進而從家庭走入社會的每一步,都和它息息相關。我們的某些行爲在一定年齡段是正常的,並不會成爲一種對系統或規則的破壞。但這類行爲持續下去,會導致一個人難以適應社會正常的生活,難以和他人建立正常社交互動,並形成心理障礙。

本尼,本片的主角,是個九歲的女孩。她患有我們稱之爲破壞性行爲障礙的心理疾病,表現爲對任何規則的破壞性,還有對他人的嚴重攻擊行爲。她輾轉於德國的各類兒童教養院,因爲行爲乖張,經常被教養院拒絕。

破壞性行爲障礙是以兒童爲主要診斷對象所得出的,他們在其他孩子都可以進行自我控制以完成某些行爲的情境中無法做到對自己行爲的控制,衝動、自毀、攻擊他人等等是他們的典型表現形式。它有兩個分支,一個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多動症,另外一個是品格障礙。

自我控制是一種能力,在人的早年可以慢慢被髮展起來,然後我們就可以進入幼兒園和學校。如果這部分能力因爲種種原因被阻滯了,無法正常發展,不但進入社會系統會出現嚴重的不適應遭到社會系統的拒絕,也會導致這個人的學習能力發展緩慢。對有此類問題的兒童,如何戰勝這種心理障礙,是他們巨大的挑戰。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需要成年人的幫助,也需要社會願意爲他們這種孩子付出巨大的耐心。德國在這方面做的非常不錯,在本尼身邊,有她的輔導員,還有各種持續就她的問題進行商討的各位教育領域和心理領域的專家們。她只是來自貧窮家庭的普通孩子,她的母親是個虛弱的、不負責任的母親,親生父親根本沒出現過。但人們沒有放棄這個孩子,一直就她的問題在努力。

此類行爲障礙的孩子,也很難和其他同齡人進行正常的互動。影片一開始,本尼就和孩子們吵起來了,並激烈的攻擊他們。老師們趕緊將他們隔開,本尼還是憤怒的用工具砸門。

社工和她交流,告訴她,她需要停止這樣的行爲,不然就要換教養院。本尼說,她想回到母親身邊。可是,她的母親根本不想她回去。然而她那個虛弱的母親卻從不告訴她這點,甚至一度還表現出願意改變自己,重新找份工作並打算接本尼回家的意向。然而,這只是母親的一時興起,很快她就象以前一樣,繼續逃避本尼。

本尼只會通過憤怒來表達自己,也會轉換成逃離教養院後的短暫快樂。她沒有辦法恨她的母親,於是把對母親的恨全部投射到想幫助她的社工身上。她的智商完全沒有問題,爲了偷到商店裏她喜歡的一個包,她將某個顧客的很小的孩子推倒在地,引起混亂而將包搶走。爲此,她沒有任何愧疚,反而是得手後的沾沾自喜。因爲很難告訴她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和她討論這些只會招致她的撕打和唾沫。

我們認爲有這類問題的孩子,和他們的家庭是分不開關係的。很多孩子搞破壞是因爲他們以爲這樣可以得到他們想要的,而在家庭中也往往成功了,父母的妥協強化了他們這一行爲的合理性。當父母希望孩子能去做些什麼,而他們不想做的時候,他們也會通過破壞和攻擊行爲來迫使父母放棄對他們的要求。從心理上,這是對孩子破壞行爲的獎勵。這種情況在家庭中可能還未必特別凸顯,等孩子進入幼兒園或小學就會帶來許多問題,因爲學校是需要孩子有一定服從性的。當這類孩子繼續希望通過破壞行爲來迫使他人,比如老師的妥協而失敗後,這對他們就會形成困擾。

本尼的母親沒有穩定的收入,和不同的糟糕男人交往,生了三個孩子,本尼是最大的那個。有一次本尼又從教養院偷跑出來,回家看到弟弟和妹妹窩在沙發上看色情電視,家裏一個大人都沒有。這個時候,本尼變的和之前的她完全不同。她告訴年幼的弟妹,不許看這種電視,給他們換到動畫頻道。然後給他們準備喫的,雖然冰箱裏幾乎空空如也,她也努力弄了點食物給他們喫。

母親回來了,本尼很高興的上去擁抱母親,母親也親切的回吻和擁抱她。但母親的某任男友突然也走進了房間,本尼立刻本能的退了一步。行爲是一個人最真實的體現,特別是這種下意識的行爲。而且本尼也讓這個男人離自己的妹妹遠點,似乎這個男人做過些什麼。當她堅決要求這個男人離開他們家的時候,母親只能用爲難的表情告訴她,對方要在這裏住幾天。

本尼本身就有破壞性行爲障礙,那個男人對她也毫無耐心,她憤怒的拿起一個雕塑就狠狠砸向母親。接下來是一片混亂,男人把她塞入了壁櫥,一直到警察出現,又將她帶回了教養院。無論她在壁櫥中如何哀嚎,請求母親放她出來,都無濟於事。就象影片剛開始的時候社工說的,每次她回到母親身邊都是同樣的情況。

但我們也可以看到,當母親之後告訴本尼自己和這個男人分手了,找到新的工作並可以很快將她接回去時。本尼興奮的把剛買好的薯條全部推倒在餐廳的地板上,然後跳上桌子發瘋似的跳舞,母親根本沒有阻止她這個行爲。餐廳的服務員皺着眉頭打掃衛生,而母女就縱容她——一個已經九歲的女孩——用明顯不合適的方式來表達快樂。甚至,母親還牽着她的手用鼓勵的眼神看着她站在餐桌上跳舞。

對孩子的縱容和愛無關,和父母自身的虛弱感有關。而對孩子而言,無法建立良好的和他人溝通的正常渠道,會讓他們很難發展出友誼這個東西。更可能,存在這一類問題的孩子在成年人後會出現反社會行爲。因爲人格的發展是連續的,早年在應該發展許多正常的能力的時候,比如愛的能力、自控能力、社交能力、學習能力的時候受阻帶來各種生活問題,之後從這些問題裏恢復是不容易的,需要人們付出巨大的代價。而這些發展性適應的受阻,又會導致他們的學業被破壞,使他們成年後也很難象其他同齡人一樣獲得一份工作,這又給他們適應社會帶來許多困難。

以上種種原因還不是本尼變成今天這樣的根源,我們發現,遭受虐待的兒童發展出破壞性行爲障礙的比例是相當高的。從本尼對母親男友的那急速退後的一步可以看出她在母親的各種男友當中遭受過什麼,她的養育員和負責她這個項目的社工都知道,本尼不能被碰臉。據本尼的母親說,因爲她在嬰兒時期曾經被尿布糊住了臉。顯然,專業的工作人員並不相信,一次糟糕體驗不會讓一個孩子在九歲還爲此奔潰。本尼對於被碰了臉後的反應是極度的尖叫,各種閃回的畫面。從跳躍的畫面裏,能依稀看到一個紋身和一些讓人害怕的碎片。這是屬於本尼的被深深壓抑的恐懼,也是導致她無法象正常孩子一樣生活的原因之一。

當一個人總是遭遇身體上的體罰、各種虐打的時候,他們也會對別人做同樣的事情。

本尼在新的教養院遇到了她的陪讀,一個看上去三十歲左右的男性。當他在樓下打電話,並憤怒的踢旁邊的植物時,本尼從他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陪讀也是心理工作者之一,他們爲本尼這樣的孩子不但提供教養院,還有專門的輔導員,以及爲了讓她的學習跟上進步的對他們實行特殊教育的老師,以及陪讀人員。

Gewalt,本尼的陪讀,之前面對的都是男孩。的確,破壞性行爲障礙的多發人羣一般是男孩居多,比例甚至遠超女孩。一種可能性是男孩在社會化的過程中本來應該得到鼓勵的一些行爲,比如勇敢、無畏、行動力等被病理性的誇大了,男孩的這些行爲在傳統上收到獎勵的可能性是比女孩更大的。另一方面,男孩受到體罰的情況也比女孩更多,故此他們更容易對其他人做同樣的肢體上的破壞和攻擊行爲。Gewalt之前應該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所以他會通過拼命捏自己的手來控制自己的憤怒。當本尼指出這點的時候,他告訴本尼,控制憤怒是一種能力,難道你想讓自己的憤怒隨意發泄,然後得到一個不可收拾的後果嗎?

憤怒的發泄當然會讓一個人覺得很爽,尤其是別人會對自己的尖叫和摔東西妥協的時候。但並不會讓你和別人的關係變的更好,更不會讓你的生活變的更好。

所以,Gewalt相信本尼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緒,所有她身邊的心理工作者們都相信。故此,他們才願意爲這個孩子不斷努力,希望能夠改變她。

當本尼提出一個企圖打破規則的要求時,Gewalt通過遊戲讓她學習如何和規則共處。社會規則不是隻具備懲罰性的,甚至懲罰只是其中的很小一部分。它讓我們每個人可以順暢的和他人相處,並在其中發揮自己的創造性,同時得到回報。

在得知已經沒有新的教養院可以收留本尼後,Gewalt決定冒險一試,畢竟他在這個孩子身上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他把本尼帶到森林裏,一個沒有電、沒有網絡的地方。他們需要通過自己砍柴生火煮熟食物,也需要向農場主討牛奶做早餐。

本尼沒有經歷過這樣的生活,或者說,沒有和Gewalt這樣的人相處過。Gewalt對她的各種撒潑打滾根本不妥協,無論本尼用什麼難聽的話罵他,他也不在意。同時,他讓本尼承擔力所能及的工作,並信任她可以完成。當農場主說本尼是有病的孩子,他氣的緊緊壓住自己的手掌纔沒讓脾氣發作出來,這些本尼都看在眼裏。

Gewalt有天早晨叫本尼起牀,開玩笑的把毛巾扔到她臉上,引發了本尼的創傷後應激反應。本尼大聲尖叫,Gewalt過去緊緊的抱住了她。不管本尼怎麼在他耳朵邊失控的嘶吼,拼命踹腳,Gewalt都不放手。他就這樣死死的抱着本尼,在她耳邊不斷的說“對不起”,一直到她安靜下來,虛弱的癱倒在他懷裏。

Gewalt並不是完美的。當本尼尿牀了,希望能和他一起睡,他粗暴的把本尼趕了出去。但半分鐘後,他就緩過神來,可是本尼已經在樹林裏跑沒影了。幸好,她在森林裏過了一夜,早晨去了農場主這裏。不情不願的,本尼被Gewalt拽出了農場主的屋子。在那之前我們只在她被母親的男友關在壁櫥裏的時候,才哭過一次,那次哭也更象一隻困獸的哀嚎。而這次,本尼居然跟在Gewalt身後委屈的抹眼淚。雖然很委屈,但也會緊緊跟着他回家,因爲她知道這個人真心的愛她。

在給孩子制定規則的過程中不可能沒有衝突,而衝突也並沒有那麼可怕。雖然我們每個人都是學習做父母,面對衝突我們也會有自己的情緒,有些時候處理的並不好。但孩子都知道最愛他們的人,就在哪裏,並不會因爲和父母有衝突而讓他們感受到巨大的挫折。

Gewalt將本尼的破壞力,通過更合適的方式流淌出來。他帶她在田野裏狂奔,讓她拆掉廢棄的木屋,一起聽搖滾樂一起瘋狂搖擺。我們都有破壞性,這是人類與生俱來的一個部分,就和我們具備愛的能力是一樣的。破壞力可以轉換成一個人的突破精神,攻擊性也可以成爲創造力。當它們有了能安放的地方,被扭曲的情感就能疏解,本尼就可以哭着對田野呼喊“媽媽”。

本尼很想永遠和Gewalt在一起,甚至在兩週時間到了後,通過自殘拒絕回到教養院。無奈,Gewalt只能打破設置帶她回了自己家。但這也是暫時的,最終她還是要去面對自己的生活,也許沒有Gewalt的生活。

一切似乎開始走上正軌,Gewalt覺得自己打破了設置,對本尼的情感捲入太深了,希望可以退出本尼這個項目。她的輔導員同意了,但同時他們也協商瞭如何就本尼的情況做好後續銜接工作。

本尼去了新的家庭,之前她曾經在這個家庭裏待過一陣子,感受很好。他們也帶她去溜冰、學習拳擊,在課堂上她已經能完成寫作的學習了,並在老師的鼓勵下將自己的文章念給同學聽。

當所有爲本尼的改變而努力的心理工作人員和社工們坐下來,就本尼回到母親身邊進行協商的時候,本尼的母親遲到了。這是個明顯的迴避行爲,顯然母親並不急着想接她回家。果然,母親哭喪着臉說了一些理由後,面對本尼憤怒的指責,她逃開了。

本尼的輔導員,這個一直對她付出了許多耐心和愛的社工追了出去,詢問本尼母親突然變卦的理由。最後,甚至請求這個虛弱的母親,哪怕親口告訴本尼現在無法接她回家,親口告訴她而不是這樣突然說個“不行”就跑開。結果,這位母親居然直接從輔導員面前逃走了,連重新走進會議室面對本尼的勇氣都沒有。

我想,泣不成聲的輔導員難過的是爲什麼這樣一個好好的孩子,要遇到這樣的母親?爲什麼他們都願意爲本尼的情況而努力,本尼的親生母親可以如此輕易的拋棄孩子?但人生沒有爲什麼,世界本來就沒有公平可言。特別是因爲你攤上一個糟糕的原生家庭而迷惑的時候,這種疑問是無解的。

本尼馬上就出事了。

她故意拿走和她一起生活在寄養家庭的小男孩的冰激凌,並在小男孩無意中碰到她的臉時,她將所有的憤怒都發泄在了這個無辜的孩子身上。

不得不讚嘆一下德國的社會保障系統之完善,看起來他們在一個孩子身上可以花費那麼大的精力,但我認爲是值得的。所謂少年強,則國強。未來是屬於他們的,只有我們的孩子們心理健康了,才能更好的發揮他們的創造力,帶給一個國家更長足的發展。同時,專業人士的團隊協作也的確能發揮很好的作用,在無論孩子還是成人的心理疾病上提供更全面的幫助。

最後本尼的結局怎麼樣?這裏我就不想劇透了,或者說其實也並不存在什麼結局。這是部沒什麼跌宕起伏情節的小衆電影,也許在剛開始觀看的最初十來分鐘你還會覺得厭煩,覺得本尼是個可怕的熊孩子。但我相信,細細品味,那種從心底升起的悲傷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裹挾你,讓你最終帶着複雜的感情看完整部影片。

非常寫實的一部電影,卻並不是紀錄片那種過度真實的表現形式。真的建議心理諮詢師們都找來看一看,相信可以對破壞性行爲障礙的孩子,有更多的瞭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