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浪們要“聽媽媽的話”

“聽說神不能無處不在,所以創造了媽媽。到了媽媽的年齡,媽媽仍然是媽媽的守護神。媽媽這個詞,只是叫一叫,也觸動心絃。”

《請回答1988》中的這段臺詞在多年後成了人們爭相傳誦的經典金句。記得在讀書的時候,語文老師在教朱自清的《背影》這篇散文的時候,並不像現在的人們那樣在玩那個“站着別動,我去給你買個橘子”的梗,

相反,他用了一個十分恰當又合適的比喻來形容中國家庭中的父母:“父愛是山,莊嚴渾厚;母愛似水,寬容親切。”

每個人都是在父母的襁褓中長大成人的,但是長大有時候也不是一件好事,至少,一個人的野心過於快速膨脹,很容易碾碎家庭間的親密關係。

初中的時候,可能是青春期的緣故,我總是嚷嚷着要去外面打暑假工。在我眼裏,打暑假工是一件很酷的事,即可以賺錢買自己想要的東西,又可以在父母面前展現自己小小男子漢的尊嚴。

但是站在媽媽的角度,她關心的永遠是安全與否。我始終聽不進去,鬧了很久我媽也沒讓我去,最終我的小小男子漢勵志記因爲幾百塊的路費夭折在襁褓裏。

爲此我好幾天沒有理我媽,那幾天裏,我聽到最多的就是我媽的嘆氣聲。

我看不懂她眉眼間的憂愁,我只記得她不給我走,不讓我去實現我的男子漢夢想,甚至我會覺得她是我成爲小英雄路上的絆腳石。


但是長大了才發現,十五六歲的暑假工,恰恰是危險因素最多的一個坑。十五六歲的青年,身體還沒發育完,社會閱歷也基本爲0,恰恰是那些爲了省錢的黑心老闆們的韭菜。

我不懂我媽的良苦用心,但是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那幾個日日日夜夜憂愁的眼神。

都說叛逆是每個人成長必經的一道坎,但是如果因爲叛逆給家人造成傷害的話,未嘗不是青春期裏較爲愚蠢的選擇。

最近“後浪”一詞很火,似乎每個年輕人都在以“後浪”自居。拋開其他價值觀念,對我來說,後浪和前浪,本質上都是一樣的。

並不是說年輕人勁比較足就是“後浪”,“後浪”也有不爭氣的存在;也並不是所有前浪都會被後浪拍死在沙灘上,前浪也有滔天巨浪來襲。

很多人都喜歡用年輕,不懂事來爲自己的失敗和不足找藉口,那些真正美麗的浪花,向來不會把沙灘拍出一個大洞來展示它的強大,相反地,他們徐徐而來,徐徐而走,他們的美麗有目共睹。

之所以舉這個例子,除了蹭熱度之外,也想表達一點的是:

不要仗着年輕肆意妄爲,也不要仗着年輕給家人造成傷害和遺憾,不論你是什麼浪,還是要像周董說的那樣,聽媽媽的話,別讓她受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