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見識有多大,你的成功概率就有多大

一,見識可以讓我們跳出原有的井,去提升我們的認知

二十年前,表姨在廣州打工,要貌有貌,有要錢有錢,有見識有見識,很多同齡人都把她當做崇拜偶像。

每當我們小輩爲一點小事鬧矛盾時,她就會笑着說:我們不要跟他一般見識嘛,往好處想,我們會受益良多。

當時,我深以爲然,每當遇到問題,都把“我們不要跟他一般見識”當做萬精油,確實是給了自己很多精神力量,但是也吃了不少虧。

見識,見聞。詞語解釋:1. 指明智地、正確地作出判斷及認識的能力見識產生於人的才智,也產生於他的天性與心地。2. 廣泛接觸事物,擴大見聞。到各處走走,出去見識見識也是好的……

這是百度的解釋。吳軍博士在《見識》裏說:很多時候,成敗與否取決於見識的高低,而不是自己簡單的努力。

大多數人如井底之蛙,庸庸碌碌一輩子,就是因爲沒有見識,沒有目標。

後來,表姨結婚了,所有的焦點都放在老公和孩子身上,除了柴米油鹽醬醋茶和必要的人之常情,啥也不學,連網購都叫苦連天……日子不僅過得亂糟糟,還把孩子鎖定在自己的見識之內。

80%的已婚婦女就是這樣失去自我的。所謂人能命不能,只是她們不學習的藉口,婚姻內的成功女性也不在少數。

正如鏡姐所說:你會認爲自己做不到的,不理解的,都是有問題的。但你要知道,這個世界上,有很多東西,你甚至都不知道它的存在,所以,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東西,太多了。任何時候都要保持謙卑的心態和成長型思維,不要帶着自己的認知和判斷去學習。

成功只是我們尋找幸福的手段,只是某一個時間段的狀態而已。我們只有不斷的增長見識,提升認知,才能付諸行動,進而改變命運。

二,認知改變行動,你要不斷的去試錯,打造屬於自己的硬本事

見識這東西“上不封頂、下無保底”。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用它爲自己創造幸福生活的,單單憑努力是不夠的。

有些認知,哪怕是簡單的常識,也需要親身經歷後才能真正體會。鞋子合不合腳只有自己知道,路都是人走出來的。

很多人之所以待在原地不動,就是以固有的思維來綁架固有的認知,除了舒適圈,就不會去拓展新的能力的圈。

李笑來先生說:我們害怕未知,害怕不確定的東西。我們希望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只是我們永遠做不到。

那何不用成長型思維來給自己充電?每個人的見識,是可以不斷的向外拓展的。當下,每個人都是時代的信號塔,你能夠影響多少人就能夠收穫多少財富。

今日頭條上有一個90後旅遊博主,前一個星期在雲南,昨天就到了大東北,她每走一個地方,就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文字和圖片記錄下來,用自己的見識去擴大別人的見識,不僅收到了很多贊,而且打響了個人品牌。

一個人的見識越多,就越能夠用正確的方法做正確的事。

但是有很多人厭惡損失,恨不得鬍子眉毛一把抓,到最後啥也沒做成,還抱怨人生不公平。

“只要做事,就一定會出問題。這是現實——無論何人,無論何事。”李笑來一針見血。

一個人沒有見識,就沒有目標,東一榔頭西一棒子,自然也不會有什麼好的結果。所以我們要學會斷舍離,學會爲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付出真正的努力。

人生貴在做減法,才能不斷的淘汰壞的選擇和習慣,同時用相信相信的力量勉勵自己,不斷的付出行動,哪怕是最壞的結果,無非是大器晚成而已。

樹挪死,人挪活,你只有不斷地向外突圍,確定好見識的圓點,不斷的加長認知的半徑,幫助你重新認識自己,挖掘自己身體的種種能力,讓你對自己之前的人生產生顛覆性的認識,使你在未來的人生中換一種活法,幫助你少走很多彎路,促使你擺脫平庸,充滿激情。讓你在通往成功的路上,策馬揚鞭,一帆風順。

通過張萌的《人生效率手冊》和吳軍博士的《見識》,我終於知道比人生效率更重要的是人生目標,比人生目標更重要的是人生見識。

以前我不敢獨自生活,不敢獨自出遊,經過一兩年的磨鍊,到北京四處走走轉轉,不僅提高了我的見識,還讓我從中獲取了很多樂趣。

你是井底之蛙,還是飛向金字塔尖的雄鷹,都由你說了算。

三,任何人的起點都是負數,唯有學習實踐,我們才能夠將其結果變成正數

李笑來坦白的說:所有人的起點都是負數。但凡是人,都要經過很多的掙扎才能使這個算式的結果變成正數。

並且無論是誰、無論這個人有多強,都不可能完全消除恐懼。勇氣可能等於零,恐懼卻永遠大於零。

劉媛媛說:敢爭取敢也放棄,耐苦住得也耐得住寞寂,不理會量打的目光和譏笑,也不害怕敵爲人與。

在這個突飛猛進的時代裏,我們怎樣才能不斷的增加見識,提升認知?

唯有不斷學習,不斷行動,才能天天向上,越是舒服的地方越容易束縛你!

第一,保持空杯心態,謙卑的向有結果的人學習。等杯裏的水滿了,要敢於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斷的換水,亦不斷的換杯具,你的學習和人生才能流動起來。

第二,收集與你垂直領域相關的信息,要歸整,要定期覆盤,必須想辦法獲得一種或者一些能夠用於鑑定已知信息有效性的知識,能爲你所用。

第三,再實踐試錯,比體驗再高級一點的獲取知識的手段,是“試錯”。 只有通過試錯才能檢驗你的學習成果,不要怕,失敗是成功之母。成功人士都是試錯試出來的。

第四,最後纔是內化完善,收納到你的大腦認知裏面去,完善你的心智模型,任何人都搶不走。它會給你最正確的價值觀,最落地的行動力,少走彎路,走上少有人走的路。

在學習的時候,進展和時間的關係肯定不是線性的——想要“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基本沒戲。只有經歷積累的過程,“量變到質變”的效果纔會出現,纔有可能突飛猛進。

很多人的焦慮都是由於急於求成造成的,學習並不是一是一,二是二,它是走兩步退一步,正是由於這個退步才能逼使你不斷的前進。

除了學習可以最大的提高認知水平之外,還有旅遊,交友,投資,銷售……當我們自身條件有侷限時,閱讀和覆盤寫作是最好的方法,成本最低且人人可以做到。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你的見識有多大,認知就有多大,行動力就有多大,成功概概念就有多大,幸福指數就有多大。

四,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生命不止,向上不已!

吳軍博士說: 比貧窮更可怕的事情是缺乏見識,缺乏愛,缺乏規矩。

把這三項補起來,抓在手裏,你即使不成功也成仁。

​​能力圈的大人,和世觸接界的邊界就大越,見識就越大,他能己自見看的侷限,知道有界世個這多大,自道知己不知道不知道,知道己自什麼做能,什麼不做能。

​​而能力圈小的人,見識小,多不數知道己自不知道,固守盤底的己自,以爲己自看到的就是全世界。

​這就像不讀的書人,只站能在1樓看世界,人的書讀而,可以站在10樓或100樓·····所以說,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

每個人都想向上而生,但是誰都免不了要喫苦,我們唯有主動的去選擇喫正確的苦,才能聚焦精氣神,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打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