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维持投资回报率13%的奥秘

相信很多人应该都看过<富爸爸与穷爸爸>这本书,我在很多年前读过一次但印象很模糊读完也就读完了,今年又读了一遍同时还玩了书中提到的现金流游戏,这次收获比较大,根据书中的内容拆解了我的工作同时确定了工作目标。

背景:

这本书中很经典的就是四象限人生:E=雇员、B=企业主、S=自由职业者、I=投资人

作者一直强调要尽可能的增加自己的资产,通过资产的收益来增加收入不能光靠工资收入,多渠道的资产收益才能保障稳定的现金流。

投资渠道:

我学以致用的罗列了我知道的现实生活中的可选择的投资渠道:房产、股票、基金、信托、实体店铺、银行理财产品、保单。

房产:

通过此书可以知道房产是作者当年获利的重要的渠道,但对于现在的我来说房产的成本太高了,而且资金周转很不灵活同时从整体趋势一二线城市或许还有升值空间三四线城市堪忧,这个不适合我。

信托:

信托相对来说算是相对高收益中比较稳定的投资渠道,但起投就要100万这个也是不太适合我。

基金:

收益、风险及资金周转率算是相对来说中等水平在正常的定投中。

股票:

风险太高、收益高但没时间研究两千多支股都不知道分几个行业,暂时也没法进入。

实体经济:

实体店铺在一线城市最大的成本就是房租,但能找到低房租又相对收益还不错的生意的不容易,前段时间知道中央民族大学要搬新校区然后跑过去踩点,看看周边是否有适合的商铺可以提前下手的但发现新校区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只有东边有一块稍选的区域部分符合要求,待定。

银行理****财产品:

低利率时代存款的利率都跑不赢通货膨胀,短期的理财产品三五个月就得倒一手太过麻烦,而且我对这一块从来没接触过也不太适合。

保单:

这个其实很少有人知道,很多人知道重疾险、医疗险之类的不过这里说的是年金险。

年金险是一种分红险的理财产品很像长期性的定投,好处是保障最低的固定收益同时根据保险公司的盈利情况每年有一定的分红,分红加上保障的固定收益大概总收益可以跑赢能通货膨胀,年金险我已经买入了。

制定工作目标:

分析下来做为普通的上班族可选择的投资产品少之又少,不过我的工作属性(保险营销员)给我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性。

很多人都知道保险营销员做为销售,每销售一笔保单是有一定的佣金的但不知道佣金大概有多少,我根据公司的基本法规及其不同产品的佣金率放在一起算了一下:

佣金率是13%这是以五年为一个节点来算的各个产品佣金率的平均值,

1.一年缴的保险产品每年佣金率是不变的:比如第一年是20%那以后每年只要客户继续缴费保险营销员都能拿到保费的20%佣金。

2.长期缴费的:十年、二十年或者三十年这样的产品佣金比率是递减,第一年可能是40%,第二年可能就是30%这样,第五年以后就没有佣金了。

我以我们家两个人一生所要缴纳的保费为支出项:重疾(30年)、意外(30年)、年金险(30年)、医疗险(50年)总费用大概是168万。

把13%做为投资回报率,如果我的目标是五年内收入大于支出的话即我赚的钱可以覆盖家庭的保费,我需要买入资产清单:

重疾:260件(按1万客单价算),普通医疗险:3250件(按800元客单价算),年金险:130件(按2万客单价算),高端医疗:512件(按5千客单价算)。

如何达成目标:

知道了需要买入多少资产,那该找多少标的物呢(找客户)?

假设转化率为10%,即找100个人销售保单10个人购买,可以得出所需要的标的物的数量为:重疾的标的物2600个,普通医疗险标的物32500个,年金险的标的物为1300个,高端医疗险标的物为5120个。

这些数值加在一起求个平均值:8304,因为一个人不可能只买一类保单且不可能只买一份(人生的风险属性决定的)所以该数值再除以2得出4152。4152个标的物即五年之内需要向4152个人销售保险,基本就可以把全家人一生的保费都赚回来了,平均一年是831个人每天两个人。

我算的很粗犷很多影响因素都没有算进去,比如说如果组建了团队之后这个数值立马就会变小。又比如做的时间长了大家都觉得我比较靠谱,愿意把自己的朋友介绍给我,那转化率10%这个数值也会提高,整体的标的物也会变小。

虽然不是准确的数值,但它无疑对于我的工作很具有指导意义同时在这此基础上还可以算出人脉圈要扩到多大才能保障每天有两个人可以跟我聊保险。

扩大人脉圈也涉及到一个转化率的问题,这里转化率拿微信来说是指你链接多少个人,这些人中最后愿意加我微信好友的人;从这些加我好友的人中通过一定的时间沉淀(信任建立的过程),从陌生人到相对熟悉的人(可以见面的人)又有一个转化率。

只要把每个人的数值代入进去就可以非常清晰的得出,一个可以量化的每天的工作量。

这里说的是每个人的数值是因为每个人采取的拓客引流渠道不同,每个人面见客户给人整体的感觉好,所以数值是不一样的。

根据书中的观点,我们应该买入不同的资产来对冲不同的风险,那其它的资产可否用这种量法的指标方式去拆解呢,这个我还不清楚期待更多的人一起分享自己的经验。

PS:

除了投资相应的标的物,其实对于自我的投资、自我品牌的打造也是一种很好的投资,只是这种投资回报率怎么算不好界定的了。对于我来说,我的成本是我的时间,产品是我输出的各种内容,而客户就是链接的人数,这些人可以做什么?最后会演变成什么?都是未知的,但把每一次的输出当成一种产品的思路应该是对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