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5 | 靜守時光:願以一卷清意,慰你僕僕風塵。【2020.12.05】

圖、文/越享生活館

Part1 關鍵詞:踏實、可靠、平穩

    古人文房爲仕途之始,更是心靈寄居之所,於清淨書齋中陳置所好,怡情格物,始有“朝罷香菸攜滿袖,詩成珠玉在揮毫”之雅興。古人語:詩書可以自娛,閒居足以養氣,這是一種無關功利,超然物外的安和之境。《小窗幽記》中有一句:“江山風月,本無常主,閒者便是主人”,這種境界,大概最接近於老莊哲學,其根本意蘊是精神的滋養和心靈的自由。生活的最高境界,不在別處,它就在日常的閒散裏。

    書齋是古往今來讀書人,最能安放一個人的心靈的一方天地。如劉禹錫之陋室、陸游之老學庵、張岱之梅花書屋,雖是人間室廬,卻獨有螢窗書香,其間所肆溢的舊日文心,無一不令人遙生奢想。獨闢一方幽雅之境,心領古人逸趣。乘物遊藝,即君子修身的最高境界。中國人的審美追求道韻,講究陰陽、虛實、黑白、有無,認爲宇宙是在二元的基礎上演繹變化的。審美之味,在於書齋內外。

    《晉書》有記:“出則魚弋山水,入則言詠屬文”,古人屬意山水,詩性浪漫,進了家門,依然需要心靈的自由與安放。書齋即是讀書人修行的道場,不在乎大小,逼仄也無妨,所謂“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另外,書齋中常伴讀書人的所有存在,都是讀書人心靈皈依的菩薩,比如一個茶甌、一本舊書、一幅有年份的字畫、一方漢磚鑿就的銘硯,都可以成爲周全生息的長物,靜美而生至味。書齋何須大,花香不在多。清居淨舍,不在寬庭廣宅,只以暢懷爲真。蘇軾曾嘆:“清風一榻抵千金”,如此境界我輩雖不能至,但心可感之。

    坐臥之間,盡是詩情畫意;憑倚之際,皆乃幽雅餘閒,這便是中國人詩性的精神。一幾一榻間,滿是忘塵的自由、無爲的浪漫、舒懷的天真。梁實秋有言:“雅舍所有,毫無新奇,但一物一事之安排佈置,俱不從俗。人入我室,即知此是我室”,此言精闢入裏。幽客曾論,清居之要法有三:

    其一,疏朗之致。燕賢清居,尚求一番幽韻,若是堆疊如市,頗損雅趣,難見君子之風。而清居要法之中,尤以疏朗爲先,唯簡括可生餘韻無窮,足令神暢意和。一椅一案,立見清逸之姿;一物一景,便觀幽雅之情。真以簡勝繁者也。

    其二,圖畫之意。清居之美,當妙如圖畫,清人李漁曾論:“安頓合宜,參差錯落,自得其高雅之趣矣。”素壁當紙,几案如畫,線條啓承流轉,器玩高下相應,閒情賞之,似觀名家妙墨。撫案觀書,焚香晏坐,此身不覺入畫中。

    其三,幽曠之境。幽人之居,古人已述:“梧古石中,僅一幾一榻,令人想見其風致,真令神骨俱冷”。清遠超逸,自成幽境。人與天地相往來,澹泊之心可養之。此時靈氣滿懷,塵腑盡洗,不作繁華之想,何計庸碌紛雜,誠可謂心隨境轉。畫上孤芳無處尋,幽人寫心自忘形。何來三分天然意,彼岸江花映丹青。

    齋室內,舊影仍在;素案上,清榻間,清夢猶存。人生如寄,清境難得,願以一卷清意,慰你僕僕風塵...

部分文字摘要以下書籍

Part2 ✨ 每日覆盤、不斷精進 ✨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