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四年覆盤(二)大學裏的友誼沒那麼深,也沒那麼淺

有人說,大學時一個半校園、半社會的狀態,友誼也摻雜了更多的功利性。大學之前都是小鎮做題家的狀態,而且一路打怪升級從村裏的小學讀到北京的某高校,一天24小時恨不得全來刷題,除了一位半親半友的發小外,幾乎沒什麼的朋友。我們的友誼不只是友誼,除了是從小學就一起長大的發小,還是親戚,關係更堅固些。所以,真正經歷友誼是在大學期間開始的。

1、室友

有一段時間,網絡上“大學室友”都被妖魔化了,什麼偷東西、搞小團體,更有甚者下毒……大家一度調侃“感謝室友的不殺之恩”。看得人一陣寒意。大學宿舍和中學不同的是,宿舍裏的同學來自全國各地,家庭狀況更是千差萬別,而且除了上課時間外,更多了一些朝夕相處的時間。這時候就需要彼此多一些溝通與妥協,但是大多數又都是獨生子女,所以就會存在一些障礙。說實話,我一開始進大學時是有些擔憂的。

所幸,我的5位室友都還挺好相處的。神奇的是,我們6個人沒有一個是同鄉,甚至後來6個人去了5個不同的學院(我懷疑如果有6個能集齊6個)。這樣連課都很少在一起上了,雖然也會有小摩擦,但是現在幾乎都不太想得起來了。畢業後羣裏也時不時地會分享一些好笑的、好玩的事情,有機會還是會聚在一起喫飯聊天。

2、班級

因爲大二下去了一個新的學院,所以就有了老班級和新班級兩個班的同學。原班級的同學更有凝聚力一些,兩個學期都組織過遊學,大家的感情也格外好一些。新班級的同學,或許是專業的緣故?更多的人是獨處思考,班級活動並沒有很多,反而是畢業後幾位同學親近了起來,我也明白了有一些同學是外冷內熱的,是關心着自己的同學的。所以現在挺後悔,沒有去參加畢業那晚的聚餐(因爲第二天要去實習)。聽說幾個人哭得很厲害,我畢業季因爲前途未卜,只能讓自己馬不停蹄地忙起來,讓自己避免去接觸那些會觸動自己感情的場面,怕自己崩潰。讀書的時候應該和大家更親近一些的啊……

3、社團

因爲大一時候加入了兩個社團,而且是集體公認的最花時間和精力的兩個,並且都持續待到了大三。兩個社團各有收穫,除了性格和能力上,更多的是收穫了幾個互相關心的朋友(有學長學姐也有同學,甚至還有學妹)。雖然我在兩個社團都挺笨拙的,但還是感謝大家不嫌棄、不放棄我,願意帶着我一起成長。我只後悔當時自己沒有更努力一點,沒有從你們身上汲取到更多、學習到更多。畢竟,你們都是那樣優秀可愛的人啊。

4、同鄉

大學期間,我呆在一起最多的就是幾位同鄉小夥伴。奇怪的是,雖然大家都是河南人,但在一起說的是普通話。哈哈哈……老是在一起喫飯、唱歌、聊自己的困惑和挫折,甚至還在某一年的寒假一起去了另一位小夥伴的家裏拜訪他的父母。其中,有兩位是畢業後也保持聯繫的,去他們所在的城市也會一起喫飯。

5、項目

四個人偶然間組成的小團體,居然無比堅固,緣分真的三妙不可言。走過了兩個項目、拿了三個獎。我們有兩個假期都是在一起度過的,畢業後也在一起喫飯,去過唯一一個不是同鄉的男生家鄉做調研的時候,還去了他們家。他的父親是社交達人,非常親切,後來來北京還請我們喫飯。前不久我們三個還一起喫飯,喫另一個男生的家鄉菜,發到羣裏饞他。因爲另一個人去了別的城市工作。幾個人每次見面我都能笑得很開心,發自內心地覺得輕鬆愉悅。

另外,還有實習期間認識的一個別校的上海小姑娘,人很溫柔很善良,有一顆柔軟的內心。後來她告訴我說,她在見我的第一眼就覺得我們會成爲很好的朋友,因爲當時我對她笑了一下。這些是連我都不記得的細節了,被她感動得一塌糊塗。後來還收到了她寄來的書和帆布包,我也精心地選了我最愛的一本,沒想到她已經有那本書了,只好退了重選。我還說,咱們是什麼靈魂雙胞胎啊!去上海一定要去見她!

大學的友誼深嗎?或許跟發小肯定是沒得比,畢竟發小那都是知根知底一起長大的。

但是,大學的友誼淺嗎?我不知道大家如何衡量朋友,人是一直漂泊不定的,尤其是本就來自五湖四海、情況各異的朋友,隨着境遇和人生規劃的不同,大家終將走上不同的道路。也許有的人,再也不會相見。但是隻要有心,再見也不會尷尬,很自然地聊天,遇到事情了互相關心,遇到喜事給予祝福,對我來說,就足夠了。

我畢業以來,總是覺得自己處在孤獨之中,沒有新的社交圈,沒有新的朋友圈,甚至有時候一週兩週都不出門。哪怕現在,我也“與世隔絕”挺久了,但在我梳理這篇文章的時候,發現自己還挺幸福的。

好了,不說了,趁着週末,我現在就去問問有沒有朋友可以見一見面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