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座富矿,我要努力地开采

晚上又失眠了,可能是冷,被冻醒了,也可能是心里有放不下的牵挂。

第一感觉是冷,鼻子不通气了,帽子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一到冬天,我不但白天戴着厚帽子,晚上也会戴着睡,保护好头部,就不会感冒。

我打开台灯,穿上衣服,戴上帽子,又把电热毯和电暖气开开,想起床吃药,又懒得起。

手脚冰凉,心里也凉凉。去开了饮水机的热水,喝了杯热水,(往日床头放了保温杯,昨夜忘了,这事不能忘)回来又躺下。

才3点,正是休息的黄金时间,不能去做别的事。睡不着也要躺着,不然,习惯了3点起床写字、读书,更麻烦,对身体不好。

躺着听音乐,慢慢地身体暖和了,鼻子也呼吸顺畅了。

只是不能“耳机一戴,谁都不爱”,思想不能集中在音乐上,心中放不下的牵挂一个个冒了出来。

第一个就是改稿,让我愁。

交了稿,丹老师说:“开头还用先前的(这个容易)。结尾写的太不接地气,官方了,再修改,记得联系现实(这可太难了。)”

我说,不知道如何改得接地气,如何才算是联系现实?

丹老师继续点拨:“联系实际,不是泛泛而谈(空、大),而是把生活中那些典型用一两句话说出来,让读者觉得我就是作者说的那个人。”

怎么才能把生活中的典型用一两句话说出来?我还是找不到修改方向。

忍不住又去烦校长,校长在百忙中给我举了个例子。

我可不能为了改稿子再去烦他。虽然他说过:“现在还在坚持,但是还不能完成一篇长文的小伙伴,我跟编辑重点盯一下。自己已经放弃了的,我就不管了。”

但我也不能给个棒槌就当真,编辑才是重点负责改稿的。校长在柴村的团队中分工明确细致,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我不能一次次越界越级给校长增加负担,校长的时间宝贵,他还有许多更重要的事要做。

校长在课堂上说:“一篇好文章,开头要惊艳,一下子抓住人,中间铺陈要流畅,让读者跟上你的节奏,最后部分要能够触动读者,要么观点扎,要么情绪感染力强,或者兼而有之,总之要让人产生很强的反馈:这个牛逼,这个感动到我了,这个观点真的跟我不谋而合,卧槽作者好牛逼,他怎么知道这么多!”

“我们之所以在写作的时候很痛苦,是因为我们前边的功课做得不够,所以你很难想明白,既然没想明白,自然就写不明白。

就好比一道数学题,你听我讲,你好像会了,但是你自己得练习无数遍,然后换各种参数,你依旧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并且还能跟别人讲清楚,这个才是真正打透了。

很多人现在还停留在‘我听明白了’的阶段,说白了,还是功夫下的不够导致的。”

我现在就是刚刚“听明白了”,在校长不厌其烦的指导下,终于学会了一道数学题,可是一变参数,我就不会了,原因还是功夫不够深,前面的功课做的不够多,所以写的时候很痛苦。

我的标题库刚刚建起,开头库还没有分类,结尾库的建立还没有头绪。

先去见多识广,模仿借鉴,慢慢才能学以致用。

短期内能不能上稿对我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通过学习,能学会列大纲,拆解文章,能写出60分的稿子,自己还能知道如何改,还能越改越好。

下一步,把学过的知识点复习一遍,把该建的基础资料库一个个备齐。

人生是一座富矿,我要努力地开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