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測試生命週期模型之V模型、W模型、H模型

軟件測試生命週期模型

軟件開發中大家總結了很多開發模型,瀑布模型,原型模型等等。測試也要遵循軟件工程原理。

今天帶大家來看看測試專家通過實踐總結的V模型、W模型、H模型。


V模型


又稱爲模塊測試,針對軟件測試中最小單位的。單元測試需要從程序的內部結構出發設計測試用例,多個模塊可以平行獨立的進行單元測試。

定義:C中指一個函數,Java中指一個類,在圖形化的軟件中指的是一個窗口一個菜單。

集成測試:

又叫組裝測試,通常在單元測試的基礎上,將所有程序模塊進行有序的、遞增的測試。重點測試不同模塊的接口部分。

系統測試:

指的是將整個軟件系統看爲一個整體進行測試,包括對功能、性能、以及軟件所運行的軟硬件環境進行測試。

系統測試在系統集成完畢後進行測試,前期主要測試系統的功能是否滿足需求,後期主要測試系統運行的性能是否滿足需求,以及系統在不同的軟硬件環境中的兼容性等。

驗收測試:

α測試:Alpha是內測版本,即現在所說的C8,該軟件僅僅是一個初步完成品,通常只在軟件開發者內部交流,也有很少一部分發布給專業測試人員。一般而言,該版本軟件的bug較多,普通用戶最好不要安裝。

β測試:Beta是公測版本,是對所有用戶開放的測試版本。該版本相對於a已有了很大的改進,消除了嚴重的錯誤,但還是存在着一些缺陷需要經過大規模的發佈來進一步消除。這一版本通常由軟件公司免費發佈,用戶可從相關的站點下載。通過一些專業愛好者的測試,將結果反饋給開發者,開發者們再進行有針對性的修改。該版本也不適合一般用戶安裝。

λ測試:Camma版本,指的是軟件版本正式發行的候選版。該版本已經相當成熟了,與即將發行的正式版相差無幾,成爲正式發佈的候選版本。

V模型的測試重點:

包含了底層也就是單元測試和高層指的系統測試;清楚的標識了開發和測試的各個階段;自上而下,分工明確;

但是自上而下的順序導致了有些BUG不容易找到根源,因爲實際工作中需求經常變化,V模型步驟反覆執行,靈活度低。


W模型


根據圖形可以看到W模型比V更加科學,伴隨着整個開發過程,而且測試對象不僅僅是程序也有測試需求與設計。


W模型的特點和優點:

▶開發伴隨整個開發週期,需求和設計也需要測試,也就是測試和開發是同步進行的。

▶更早的介入測試,不僅是針對程序,還包括需求和設計。

▶分階段工作,方便項目的整體管理。

▶可以提早發現軟件缺陷可降低開發成本。


W模型的缺點:

開發和測試依然是線性關係,需求的變更和調整也不是很方便。

也就是W模型中,需求、設計、編碼等活動被視爲串行的,並且測試和開發保持着一種現行的前後關係。

如果沒有文檔,根本無法執行W模型,對於當前軟件開發複雜多變的情況,不僅測試管理會面臨很多困惑,對於項目組成員技術要求也很高。

H模型示意圖



H模型的優點:
  >開發的H模型揭示了軟件測試除測試執行外,還有很多工作;
  >軟件測試完全獨立,貫穿整個生命週期,且與其他流程併發進行;
  >軟件測試活動可以儘早準備、儘早執行,具有很強的靈活性;
  >軟件測試可以根據被測物的不同而分層次、分階段、分次序的執行,同時也是可以被迭代的。


H模型的缺點:
  >管理型要求高:由於模型很靈活,必須要定義清晰的規則和管理制度,否則測試過程將非常難以管理和控制;
  >技能要求高:H模型要求能夠很好的定義每個迭代的規模,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測試就緒點分析困難:測試很多時候,你並不知道測試準備到什麼時候是合適的,就緒點在哪裏,就緒點的標準是什麼,這就對後續的測試執行的啓動帶來很大困難;
  >對於整個項目組的人員要求非常高:在很好的規範制度下,大家都能高效的工作,否則容易混亂。例如:你分了一個小的迭代,但是因爲人員技能不足,使得無法有效完成,那麼整個項目就會受到很大的干擾。


>>>領取更多資料掃碼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