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假象

在研究人們如何面對挫折領域,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格曼發現三個P(三個假象):個人化,普遍性和持久性,這也是我們從苦難中振作起來的關鍵。

我們人生中經歷的每一次挫折,都會在靈魂深處變成頑強的種子。你要知道,發生在你身上的每一件事並不都是因爲你的過錯才導致的。

第一個假象:個人化  ——人們總以爲是自己做錯了什麼才導致不幸發生的。

這與承擔責任不是一回事,責任是你們應該做的,並不是所有發生在你們身上的不幸都是由你們自己引起的。

當你學着瞭解了三個P的假象後,也會接收事實,減少對自己的責備。

有研究顯示,讓你變得更加強大的方法之一就是停止埋怨。一個有能力但是無法令學生適應他的教學方法的老師在他走出自責之後,他可以在未來的教學中做得更出色;學校的游泳運動員在原諒了自己的發揮失常後,也可以獲得更加優異的成績, 我們不應該總是將失敗歸咎於自己。這樣才能夠快速走出失意,甚至做得更好。

第二個假象:普遍性—自以爲某一件事會影響到你生活的全部。

你們聽過一首叫《一切都是極好的》的歌嗎?那時的一切與這首歌中唱的是完全相反的:面對那吞噬一切的悲哀,我們無處逃避。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的。

當你暫時放下讓你悲傷的事,走出悲傷的地方,試着投入到其他事情中,與她人交流,參與討論,或許有那麼一秒,可以忘記那些痛苦的事帶來的悲傷。

就在短短的幾秒鐘中,你可以看到生命中還有其他不可怕的東西:朋友和家人都深愛着我們,都陪伴支持着我們。其實,我們不孤獨,一直有人愛,世間也還有許多值得我們熱愛的人與事,還沒有好好地去經歷,怎麼可以一直陷入灰暗的陰影裏?

第三個假象:持久性——以爲悲傷將永遠持續下去。

那段悲傷的時光,不管做什麼,都感覺有一股令人喘不過氣來的悲傷籠罩着自己。

有時候,我們會覺得當下的感受會長時間地影響着我們,然後我們會經歷由此種情感衍生來的其他情緒。我們會感到焦慮,然後會爲自己的焦慮而焦慮。我們會覺得傷心,然後又會爲自己的傷心而傷心。

實際上,我們應該接納自己的感情。但同時,也應該清楚地明白,這種感情它不會永遠地持續下去。時間會治癒一切,我現在唯一應該做的就是向前一步,直面悲劇。

這三個P是我們面對生活中的許多事情時會作出的常見反應,在事業上、在個人生活中、在人際關係上,或許會面對着它們當中的一個或多個。但是,如果我們能清楚地認識到自己已落入了這些陷阱中, 我們就能自救了。正如我們的身體有一個生理免疫系統一樣,我們的大腦也有一個精神免疫系統,有一些步驟可以幫助我們開啓精神免疫系統。

如果能夠早些知道“普遍性”的假象,或許就不會那麼焦慮;如果理解“個人化”的陷阱,或許就不會一味地自責,長久地沉浸在失意之中;如果理解“持久性”的陷阱,那就會懂得任何關係都不會永久,即使分離也會自我安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