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与赞美诗》:底层小人物的无奈

欧·亨利的小说,幽默,讽刺,结局出人意料。

警察与赞美诗也不例外。

一个关于流浪汉的故事,往日里,苏贝,以公园为家,以长凳为床,以报纸为被。眼下,寒冬将至,苏贝需要这个温暖的住所,往年,好客的布莱克韦尔监狱一直是苏贝冬天的寓所。

苏贝不喜欢慈善机构的施舍,那会带来精神上的屈辱,还要像查户口那样问个没完没了,以及在那里过夜带来的被迫洗澡。

法律比慈善更仁慈。

只需要犯点小错,警察和法官自然会给他安排住所,这样,冬天就可以吃上热乎的食物,睡上温暖的床了。

为此,苏贝展开了一系列行动。

行动一,去高档饭店吃霸王餐,当苏贝信心满满的准备进门时,被饭店的领班发现了他破损的裤子和邋遢的鞋,推开了。行动一失败。

行动二,苏贝捡起一块鹅卵石,砸向街边一个商店橱窗的案例,警察闻讯赶来,警察向站在窗边的苏贝询问砸窗的人去哪里了?苏贝带着嘲讽,以及自信的口吻回复道“你难道不认为我与这件事有关吗?”警察一定认为这货是个二傻子,这是恰巧有一人跑着去搭车,警察挥舞着警棍,追了过去。行动二失败。

行动三,苏贝去了一家平价饭店,这家饭店专门为那些肚子大而钱袋瘪的人服务,汤羹淡如水,餐巾薄如绢,结账前一切都很顺利,买单时,告诉服务员,没钱结账,请报警吧(通知警察过来抓我),但没能如愿,这霸王餐吃的好狂妄,被服务员暴揍一顿。行动三失败。

行动四,计划当着警察的面调戏路边的年轻女子,不料这个女子不是清纯女子,甚至反被调戏。行动四失败。

行动五,计划是扰乱社会治安,在剧院门口,扯起嗓子,胡说八道,哭天喊地。经常赶过来,背对着苏贝,给群众解释,这是在庆祝球队胜利,以接到指示,不必干涉。行动五失败。

行动六,一个客人把雨伞放在了在雪茄店门口,苏贝拿起雨伞大摇大摆的往外走,客人厉声说道,“这是我的雨伞!”苏贝告诉他,既然是你的伞,就把街角站着的那个警察叫过来吧。结果,客人承认,这是一把今天早上捡到的雨伞,现在也算物归原主了。行动六失败。

苏贝心灰意冷,他只是想布莱克韦尔监狱过冬。

此时已经到了晚上,苏贝漫无目的的走着,来到了一个教堂的门前,坐在旋梯的栏杆上,从教堂里传来了凤琴师弹奏的赞美诗,苏贝被感化,经过一些考虑,他决定找个工作重新做人,此刻正信心满满。

这时一个警察过来了

“你在这里干什么?”

“我没干什么”

“你跟我走一趟吧”

第二天,法官说“你得在监狱里呆三个月”

故事完。

我的总结&感受

这篇小说或许你已经看过,就算没看过应该也听说过。有人说这是在讽刺警察的不作为,犯事的不抓,抓的竟是一些没犯事的,或是钓鱼执法完成工作任务指标。

有人说是讽刺警察工作能力差,就像是二傻子的大哥——大傻子。

有时候作者不得不将一些故事情进行夸张处理,以完成作者的表达意图。

六次行动中,有一次是砸玻璃,有一次是闹事胡言乱语,只有这两次是因为警察的不作为或者愚蠢。

其余的几次,或许是巧合,或许事情危害小,不值得报警。

苏贝只是想在监狱度过一个冬天,这个犯罪的程度需要把握,太小了,进不去,太大了,出不来。

人的一生,总是充满了无可奈何。

苏贝看起来是一个比较保守的,不敢冒险人,他所犯的罪,或者说犯的错太轻,没能引起警察重视。

现如今太保守的,不敢冒险的人,可以做到饿不死,但很难成事,没有那么多百分之百可以做成的事,有时候就需要用的大胆的拼一下。

说这些,我似乎扭曲了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

故事的结局是出乎意料的,反转的。

苏贝为什么被判刑三个月?罪名是什么?这是小说的漏洞吗?

我不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