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父母的答卷


和我們有業務往來,交往甚好的一個朋友馬丁,今年39歲了,他之前有過一段短暫的婚姻,因爲女方原因,婚後一直沒有小孩,多方尋醫無果,雖然兩人感情還是挺好的,但馬丁是家裏獨苗,他父母那種根深蒂固傳宗接代的思想,始終認爲“不孝有三,無後爲大”,最終導致馬丁夫妻無奈離婚。離婚之後,因爲馬丁家境殷實,經人介紹又找了一個比馬丁小了12歲的姑娘,熱熱鬧鬧大操大辦結了婚之後,轉過年就給老馬家生了一個大胖小子,從此老馬家一掃“無後”陰霾,把這個小馬駒當成掌上明珠,從一出生,每年爺爺奶奶的壓歲錢就從一萬起步逐漸升級,今年小傢伙已滿四歲了,據說壓歲錢已經疊加到四萬了,聽了令人咋舌,是真是假,無從考證,但母憑子貴,馬丁媳婦的服飾包包基本都是限量款的,一起逛街出手也的確大方,不工作的媳婦如此豪橫,優越感可見一斑。

再說說馬丁的小兒子,四歲的小馬駒長得虎頭虎腦,我們出去聚餐的時候,他們夫妻兩個都會帶着孩子,這樣我就有了觀察小朋友的機會了。

我沒有帶小孩子的經驗,我家寶寶一出生就交給了婆婆帶,所以,我對小朋友的表現充滿了好奇。四歲的小朋友喫飯很不安靜,坐在座椅上,左扭右扭,需要媽媽一勺一勺地喂,而且把喫到嘴裏的食物,總是咬一半吐一半,搞得餐盤很狼藉,一雙小腿不安分地踢着桌子的底面板,“砰砰砰”的聲音很是聒噪,但他媽媽會說“兒子真棒真有勁兒”,我不禁啞然,一餐飯下來,馬丁媳婦累到頭髮冒煙兒,孩子喫飽了會消停一小會兒,接着不是地上亂跑,就是站在椅子上搖擺,生怕他一個倒栽蔥摔下來,我都跟着膽戰心驚,他媽媽的訓斥根本不好使,於是每當這時我就嚇唬他“服務員姐姐要來抓不聽話的孩子關進籠子裏去了”,別說,這個“恐嚇”還是挺有效的,說明孩子的“作”不是制止不了,而是能聽懂指令,卻仰仗寵溺偏偏不聽自己媽媽的話。接着更離譜的事,你都想不到,大人們都在喫飯或是暢談時,孩子頓感無聊竟然要求媽媽“摸咪咪”,在一桌人的衆目睽睽之下,孩子竟然把小手伸進媽媽的衣服裏“襲胸”,幸好,這個年輕的媽媽還尚存一絲理智,及時制止兒子,結果引來小傢伙無理取鬧,最後,還是馬丁抱他去看欣賞熱帶魚缸才罷休。玩夠了鬧夠了,孩子要小便了,年輕的媽媽會把喝完的飲料瓶當作臨時便壺,讓兒子暢快淋漓地宣泄一通!我的潔癖讓我忍無可忍,我說孩子四歲了,可以帶去洗手間解決了呀?回答“嫌洗手間不衛生”!我想我已經昏厥無語了。後來,通過旁敲側擊,我還了解到,這個四歲娃目前是穿着紙尿褲大小便的,堅決不蹲馬桶或是兒童坐便器的,年輕的媽媽無可奈何,據說還是小嬰兒的時候,他的奶奶就讓他隨意地在一牀疊成四方形的毛巾被上大小便,然後讓保姆去洗毛巾被,你可以想象,保姆一天要洗多少次毛巾被!

我試探性地向年輕的媽媽分享很久以前看過的某兒童教育影片《聰兒五歲》,該劇講述了一個處處依賴大人的娃娃如何向着生活小主人轉變的過程。孩子的成長,固然要靠大人的幫助引導和教育,但是,從孩子的角度出發,這同樣也是一個能動的過程,是孩子在大人的指引下,越來越自覺地觀察生活,學習生活,同時也積極地創造生活的過程。小馬駒已經四歲了,可以試着糾正不良習慣,讓他逐漸適應有規律性有規範性地成長和生活了,單純地寵溺,只會加重任性,阻礙健康快樂成長的進程。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曾說:“一想到爲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

如果說我們在成爲父母之前需要經過一次考試,那麼,這張試卷應該考什麼呢?

有人說,這張試卷只需要考一道題就可以了,那就是“你愛你的孩子嗎”?答案是肯定的,那麼父母對子女的愛,到底該如何去實施?

怎樣愛孩子,怎樣培養一個聰明健康的好孩子,是做父母的必修課程,倘若做父母需要一場考試,能交得上滿意答卷的可不是一件簡單容易的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