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和情緒中的孩子對話

當你遇到孩子帶有情緒歇斯底里地哭或者當孩子大發雷霆摔門時你會採取什麼方式呢?

不迴應他,迴應他?不迴應他,有可能孩子會哭地更加厲害,迴應他,你又怎麼迴應呢?

其實情緒的背後都帶有某種需要,我們父母要看到情緒背後的東西。小孩子哭,大多數都是在尋求關注,當你不迴應,孩子得不到關注,他就會出現各種令人心煩擔憂的行爲。要想正確地平復孩子的情緒,需做以下三步:

第一,共情式表達

大人要試着把孩子心裏的感受和想法說出來,讓孩子感受到自己被理解了這樣他就會有表達的慾望了。但我們與孩子的共情常常會變味,核心的一點是共情的背後,我們依然會帶有自己的要求。例如:我能感受到你現在心裏很失望,你願意和我說說嗎?“你願意和我”這是你的要求啊!

那正確的怎麼說呢?我看到你很失望,你希望媽媽能早點來接你,媽媽遲到了真是抱歉,下次我一定早點來。你這樣共情完,孩子往往會出現兩種情況,沉默或者又大哭。

怎麼應對這兩種情況呢?

孩子爲什麼會沉默呢?沉默是孩子啓動了他的防禦機制,屏蔽了內心的感受,是孩子沒有接受你的道歉。這時我們不能着急,不着急。告訴他“你發脾氣沒什麼,我知道你難受,你有什麼需要就告訴我,等你想要找個人說話時,媽媽願意聽。”請把選擇權交給孩子。

孩子又爲什麼哭呢?往往是你真正做到共情後孩子被感動了,孩子內疚地哭了。這時你輕輕地拍拍他,抱抱他。有時孩子的情緒會有幾次波瀾起伏,允許他處在情緒中,不要着急去壓倒和撲滅,讓他去不斷地表達出來。

情緒達到一定的點,才能慢慢消退。我們大人要做的是持之以恆地保持穩定的狀態去面對孩子,接納自己,原諒自己。常言說,不原諒自己就不放過別人,不放過別人,就會帶給自己麻煩。

情緒消退後,再開始和孩子談話,“你心裏好點了嗎?現在是什麼感受?”這是打開心靈的關鍵時刻。

第二步,我—你關係裏的對話

只有對話,方可呈現他的內心世界。而我們在溝通時,往往並沒有把溝通的一方當成一個人本身來對待。我們和他人交流常常都帶有自己的利益和需要,請不要再因生活的壓力,把自己的慾望和情緒轉向孩子而失去孩子對我們最純粹的愛和信任了。

展開對話,相信孩子有能力爲他負起責任來,相信孩子可以解決自己的問題。我們要做的是引導和跟隨,而不是控制。情緒消退後再調整認知。

第三步,澄清需要

給到孩子表達的權利和空間,允許孩子說什麼都可以,甚至表達對父母的不滿,憤怒等,這樣他自然會有向我們表達自己的需要。只有表達需要了,他內心世界就會呈現出來。

很多時候我們無法真正理解對方,都是因爲在表達的過程中壓抑了自己真實的需要。只有澄清了需要,才能做出有效的行動。

這時大人們切記要放下身段,放下你全能性的自戀,談話時表現出驚訝,“哦,原來你是這麼厲害!(原來你這麼委屈,原來你這麼高興等等)”。向孩子表達我們的心疼和歉意,表達出我們真實的心理感受。體現出我們父母在關注着他,傾聽着他。

展開對話,你一言,我一語。放大談話交流的主題,讓孩子敢於表達自己,敢於呈現自己,多讓孩子表達一些才能突破孩子的防禦和阻抗。

當孩子表達出自己的需要後,我們才能幫助孩子尋找應對解決問題的策路,“我們看看來怎麼應對這個問題,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引導孩子一起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資源。

我們提供給孩子一個持之以恆的、穩定的交流的場,認可、欣賞孩子,接納孩子,同時接納自己。相信孩子可以解決自己的問題,引導陪伴孩子走出情緒的困擾。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