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慢性憂慮的習慣

慢性憂慮表現爲刻板僵硬化的想法,而不是實際解決問題的創造性突破,同樣也會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思想僵化不僅體現爲憂慮的內容,實際上這種憂慮純粹是或多或少,簡單重複的同一種想法。在腦神經層面,似乎也可以觀察到皮層僵化,即情緒腦失去了對不斷變化的環境做出彈性迴應的能力。簡而言之,慢性憂慮只在某些方面起到一定作用,對於更加重要的其他方面卻不起作用,它可以減緩焦慮,但永遠也解決不了問題。

慢性憂慮者無法做到一件事情是遵循別人常說的忠告:“不要擔心”。由於慢性憂慮只是杏仁核低層次的發作,它們往往不受約束。慢性憂慮的本質是一旦它在大腦中生根發芽,就很難斬草除根。

一些簡單的步驟可以幫助慢性憂慮者控制憂慮的習慣:

第一步:自我意識,儘可能地在憂慮情緒剛萌出時就把它控制住,最理想的時機是在災難想像觸發“憂慮—焦慮循環”的同時或者緊隨其後。尤其要學會識別引發憂慮的情景,或者最初引發憂慮的念頭或想像,以及伴隨焦慮出現的身體感覺。

第二步積極主動地質疑憂慮想法,採取批判性立場:可怕的事情真的有可能發生嗎?肯定只有一種辦法甚至沒有辦法阻止事情的發生嗎?可以採取哪些建設性的措施?一直憂心忡忡有用嗎?

主動產生這種想法可以使神經迴路做好充分準備,抑制邊緣化系統憂慮情緒的驅動,與此同時,積極放鬆身心,防止情緒腦向全身傳遞焦慮的信號。

在意識到憂慮產生後加以運用,每天進行聯繫。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