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慢性忧虑的习惯

慢性忧虑表现为刻板僵硬化的想法,而不是实际解决问题的创造性突破,同样也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思想僵化不仅体现为忧虑的内容,实际上这种忧虑纯粹是或多或少,简单重复的同一种想法。在脑神经层面,似乎也可以观察到皮层僵化,即情绪脑失去了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做出弹性回应的能力。简而言之,慢性忧虑只在某些方面起到一定作用,对于更加重要的其他方面却不起作用,它可以减缓焦虑,但永远也解决不了问题。

慢性忧虑者无法做到一件事情是遵循别人常说的忠告:“不要担心”。由于慢性忧虑只是杏仁核低层次的发作,它们往往不受约束。慢性忧虑的本质是一旦它在大脑中生根发芽,就很难斩草除根。

一些简单的步骤可以帮助慢性忧虑者控制忧虑的习惯:

第一步:自我意识,尽可能地在忧虑情绪刚萌出时就把它控制住,最理想的时机是在灾难想像触发“忧虑—焦虑循环”的同时或者紧随其后。尤其要学会识别引发忧虑的情景,或者最初引发忧虑的念头或想像,以及伴随焦虑出现的身体感觉。

第二步积极主动地质疑忧虑想法,采取批判性立场:可怕的事情真的有可能发生吗?肯定只有一种办法甚至没有办法阻止事情的发生吗?可以采取哪些建设性的措施?一直忧心忡忡有用吗?

主动产生这种想法可以使神经回路做好充分准备,抑制边缘化系统忧虑情绪的驱动,与此同时,积极放松身心,防止情绪脑向全身传递焦虑的信号。

在意识到忧虑产生后加以运用,每天进行联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