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爲梵伊?從實踐求真知開始……》

    正所謂造化而道生,道生而分合,分合而有我,唯我而失道,失道即智慧(這裏的智慧是指終極本相的感應而真)的通透而後德,失德即行動(這裏的行動是指梵伊如一的愛憫而誠)的覺識而後仁,失仁即虔信的赤誠而後義,失義即尊生的信仰而後禮即尚學的自覺,失禮而後知,失智而後學,得真而忘善,求善而舍美,造美而忘本,忘本而不存,不存而縱慾,縱慾而害生,害生而安逸,安逸而後無望......

《千古賦》

雄起浩蕩風雲烈,

一曲長歌天地曠,

飛鷹騰空日月移,

千古激昂萬里愁,

愁雨將息,淚葉嗦嗦,

憂其長夜,傷其歲月,患其多變,

只待晴好時節,一掃光風霽月,

振華宇之英落兮,其俊逸而長安,

感高邃之迷離兮,翰廣學以奮路,

雖百折以失就兮,得摯信之永志,

超無極以致虛兮,遊玄奧而太微,

暉暉兮若流螢之昊燦,煌煌兮若迷香之繚繞!

豈有悅乎!清清寂寂,

豈無道乎!在感而應,

是其所是,不如求元,

是其所非,歸一化也!

月光已被林立的高樓淹沒,

留下的只是熒幕上華而不實的炫影,

自然的浩蕩被城市的繁華遮擋,

剩下的只是生態裏渾然一體的期盼,

追憶悠長悠長的時間長河,

面對現在,除了嘆息,更重的是振奮,

遙望未來,除了嚮往,更深的是堅定!

一刻熾烈的凝視,

隧穿古今,縱貫盡頭,卻什麼也沒有,

因爲什麼便是這凝視的盡頭!

城市的盡頭,

中國的盡頭,

世界的盡頭,

太陽的盡頭,

宇宙的盡頭,

歷史的盡頭,

更是人文的盡頭,盡頭的盡頭!

回過頭髮現,還在最初的源頭!

  把握客觀規律的根本方法就是首先立足於廣泛而具體的實踐本身,然後由部分着手整體,從要素着眼系統,從而全面掌握整體與部分,系統與要素的諸種聯繫,然後基於普遍而多樣的聯繫的審視統籌整個世界發展的全程,進行有組織、有計劃、有選擇地注意量的積累,促成質的飛躍,而量的積累,質的飛躍只有立足於事物的矛盾本身才能洞察,而事物的矛盾都是對立統一的,也就是說蘊藏着量與質的變化,只是這一發展的根本動力是多方面的,有主次之分,有本末之分,但主次本末又在變化之中,所以當及時轉化調整適應,所以始終立足於廣泛而具體的實踐是關鍵,也是根本!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適時確立簡明扼要的遠景規劃、戰略路線,行動方針與指導綱領,如此才能始終站在科學的立場上,纔不會侷限失控!

這樣的客觀規律適用於任何領域,但你更傾向於將它們推廣於科學研發,教育實踐與文藝創造領域,科學研發着眼的是大自然,對大自然既要改造,更要尊重,與之和諧共生纔是科學研發始終應恪守的根本宗旨,認識自然是爲了更好地與之和諧共處,而不是征服與破壞,所以科學研發當取法自然,順應自然力爲人類造福,而不是妄造與自然力抗衡的破壞力,所以科學研發越接近於自然,越少滲入人工的改造越能與生態和諧,教育實踐則需要關注人,成長中的人,未成熟的人,尊重人本身的真性,但是人也應對真知或智慧懷有那份虔誠與敬重,如此纔是教育最理想的狀態,而教育的根本目的在於實現人的健全而持續的自由發展,而要實現這一點,教育公平均衡的社會環境是基礎,而後纔是受教育者的全納教化,引導受教育者走向成熟發展的階段是初級教育的目標,所謂成熟階段就是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與能動性的自覺自主性的熱情激發,但高度的發展則是持續的自覺自主性的理性啓蒙,也就是研究性、智慧性與創造性的意義探求的成人教育,這樣才能使人在社會中得以獨立自主地自由發展與進步解放,而教育者有責任應用客觀規律使學生得到學習上的自由與解放,傳授更便利而高效的智慧型學習方式,爲廣大學子造福!對於文藝創作,則需要關注意義本身,文藝創作的要義在於把握諸種藝術形式的個性特徵,並充分在創作活動中表現與彰顯這種形式的個性魅力,個性相對於內容是普遍的,具有統攝性,而意義相對個性則是永恆的,而最高的意義往往都存在於那種不言而喻的普遍美感之中,也就是具有價值感的人文而集體性象徵符號之中,比如愛,善與真,永恆,智慧,自由等,永恆更多的是美好理想追求的永葆活力,而智慧更多的是知識的善的意義,也就是道德教化的大善,自由則是一種精神的從心所欲而不害的生命存在境界,不害就是同情共感而和諧交融的共生一體,這纔是最高的存在自由,所有人共同置身的處境所生成的一種解放的最強凝聚力量的釋放與實現!

  唯有始終牢牢確立並維護中國文化語境與他者文化語境的一體交互相生的正本比類補益的共體生態對話元場不動搖,也應成爲中華文化新的生命源泉,新的人文命脈,推廣文化發展的每一個方面,每一個層次,如此中華文化才能長盛不衰,永葆青春,始終自然而然地新陳代謝,與人類文化和諧共贏,不可分割,命運共同,渾然一體,交融共成,你離不開我,我亦離不開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這其中所滲透的磅礴恢宏而激昂勁烈的浩蕩精神便是積極向上的大有爲氣概,這一點在大秦賦中直觀體現,更是一種憂思深遠,患其高邃,深沉悲憫的人道大愛,至真至純,至情至性,至誠至知的大無私情懷,這一點在新冠肺炎的心靈呼喚真情流露,這也是新時代環境下爲萬世啓蒙奠基而應先鋒示範的最高憲法信仰應堅守的根本宗旨,是人類文化高度覺醒的終極意義,精神致求的共同家園皈依!是人類文化應始終牢牢着力虔信與弘揚的普世人文傳統,終極美學理想的底層基石與頂層訴求!這種終極意義在當代的文化思潮雖有萌芽,但是不足以喚醒當今社會已然疲弱的人類意識與人格根性,種族共和與女權主義,生態和諧主義,社會批判主義,後現代先鋒主義,人道社會主義等等,它們只是思潮,而並非信仰,只是意識覺醒,並非意義覺悟,只是憂患,並非解放的力量,但只有等待歷史的深刻沉澱,纔會使遊移變得堅定,無奈變得堅信,一掃憂患沉思之中不可避免的悲觀陰霾,激進精神之中不可避免的驅動情緒化,還人類精神以價值本真,還人類文化以意識本真!如此中華文化也好,人類文化也好,才能健全而自由地高水平持續發展!

  藝術即人性,彰顯真性的藝術纔是極致的藝術,唯有迴歸本性,認識真性,發掘真性與還原自性,盡顯真性,藝術便會自然而然,水到渠成,渾然天成!而真性從何而來?當然由明心見性,方得證悟,理趣自現!千古飄逸的寫意,世間百態的寫實,人間溫情的寫性,其實都是生命的真性,取決於你如何選擇,心性趨向如何!凡順乎自然者,不拘不逆,隨遇而適,性之所成,這是根源,當找到這種根源,就當求思反證,格物致知,理性推演,歸納總結,從不確定轉爲具體的確定,不過這個過程是永遠在進行的,反覆循環的,這便是禪宗所崇尚的靜坐狀態,這種狀態就是精神專注的高度集中之存在狀態,無煩無憂,無掛無礙的通透狀態,生命需要的不是具體的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一種存在狀態,唯有這種包含生命意義與精神體認的普遍存在方式所生成的持續的靈幽境遇才能使生命得到徹底而長足的解放,洗禮,淨化和昇華,這便是人終極追求的理想“家園歸屬”,幸福美好而崇高極樂的嚮往天堂,天堂並不是一個地方,而是一種終極意義得以實現的存在至境與生活狀態!所以藝術的最高理想就是創造並啓蒙這種“天堂”的存在,並使所有人得以尋覓自己的“天堂”以得其歸屬,樂其彼岸,順其真性!藝術屬於每一個人,也必然爲所有人服務,當藝術真正成爲人本身獲得幸福美好與高尚自由的普遍方式之後,藝術纔得到了終極的救贖!而人類的生活纔得到了終極的拯救!

  何爲梵伊?如今你有了真正的答案:梵者,宇宙萬事萬物的始源綿延,伊者,最高而終極的理想人格精神存在,兩者融合便是最完善的美:一體共生的宇宙自然大生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