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复制的沟通力》第十三课

【第十三课打卡作业】建议完成时间:12月15日-12月21日1、必修:学有所获学习完这一课,你有哪些收获和心得呢?写下来大家一起交流分享吧~2、选修:学以致用分享自己曾经一次不太成功的沟通案例,利用本课四种方法【四种方法列一下】中任何一种方式,重新做一次表达。(例如:错误案例:你怎么把孩子教成这个样子?正确方式:我是想跟你讨论一下,怎么把这个孩子教得更好,我不是说你之前对孩子所做的事都是错的。所用方式:对比说明)

我的收获

1.打破思维惯性

樊登老师说:营造安全谈话氛围的核心,在于打破思维的惯性。

要想打破思维惯性,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自己有哪些思维惯性?

比如我自己,容易着急,容易被他人的情绪带走。如果被对方否定,内心会有一些紧张害怕,这是我至今还没有疗愈的点,最近这个点又被重复提起,我要下定决心去跟这个害怕的点好好相处了。

2.营造安全谈话氛围的工具

塑造共同目的:这个工具告诉我们,要与对方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和愿景,让我们所有的问题解决方向都以这个目标为北极星

对比说明:这个工具告诉对方,我们并没有否定之前他的所作所为,我们只是想要把这件事在将来推进的更好一些。这样的表述方式不会引起对方的抗拒。

标注对方的情感:准确地表达出对方当下的感受,让对方感受到我们对于他的关注和理解。

道歉:我们主动来学习沟通力课程的前提,就是我们大家都愿意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好人,就意味着当对方在发怒的时候,我们可以有主动道歉的勇气。

有人也许会问,为什么道歉的那个人是我呢?

樊登老师说: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在这个世界上,人与人之间的连接越来越紧密,我们释放自己的一点善意,对于世界就是一种星星之火的贡献。还记得我们对于这份价值感的需要吗?没有什么好抱怨的。

拔刺:拔刺这个工具教会我们要降低对方的预期,因为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我们把对方的预期降低,最后给他一个惊喜,这种感觉想想都觉得太棒了!

工具讲了这么多,其实所有的工具都有一个共同点:自始至终在寻找跟对方的联结。也就是说,在沟通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盯着对方的需求和我们自己的需求,而不是被表面的情绪和策略误导。自始至终,我们都要以需求为导向。

3.樊登老师说,在每个【不】字后面都有一个【是】,我们真正要关注的是对方的【是】。这一点真的启发了我,以前在我与他人的沟通当中,当别人说不的时候,我的内心就已经放弃了继续谈下去的机会。其实当对方说不,正是给了我们深入了解的机会,我们可以接着问对方,那你是怎么想的呢?你计划接下来怎么做?让对方有控制局面的感觉。


4.有时候对方并不是错,只是跟你想的不同

这个世界上没有完全正确,有的只是相对正确。而你我的变量不同,想法自然不同。并不是谁对谁错,只是我妈不同。

我的应用

最近因为我参加训练营,再加上小宝不太舒服,所以有些忽略了大宝的英语启蒙。今天下午放学的路上,我跟他说最近这段时间都没有怎么读牛津树,今天晚上我们把回家先看的动画片改成读牛津树,因为妈妈晚些时间还要写作业,就没有时间陪你了。

大宝闷闷不乐,不作声。

我可以改成:

宝贝,对不起哦,最近这段时间妈妈因为特别忙,所以之前跟你约定好的一起读牛津树的计划就停掉了。

但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们得重新计划一下。要不然你看这样好不好?我们把读牛津树的时间改到刚刚回家的时候,把你看动画片的时间往后延一下,可以吗?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