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越笨拙越努力

曾國藩6次落榜,最後一次不僅落榜,還被學臺“懸牌批責”。也就是說,曾國藩的這次考卷被當成了反面典型,說是文理欠通的典型。

曾國藩落第回到家中,閉門思考。他的祖父以懦弱無剛四字爲大恥,故男兒要有倔強之氣,他以這次落榜爲恥辱,越挫越勇。

同他開始去分析自己的文章和優秀的文章之間的區別,發現是在格局和整體氣勢上有欠缺,經過不斷努力,最後終於中了舉人和進士,進了翰林院。當時他中進士的年齡是28歲,而當時進士的平均年齡是38歲,也就是說他比平均年齡提前了10歲。科舉考試給了他什麼呢?

第一,強化了他愈挫愈勇的性格特點。

曾國藩比較笨,但是也走通了99%的人走不同的科舉路可見,只要努力,天底下沒有任何事是做不完的,他後來的生命歷程中,也體現了越遇到挫折,越能激起鬥志。

第二,形成他的人生哲學---尚拙,崇尚笨拙。

今人尚巧。辦事越巧妙,越少費力氣,越走捷徑,當然就越好。很多人辦事,都追求高效率,甚至不擇手段。然而曾國藩不這樣。曾國藩說:“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就是說,笨拙勝過機巧。辦事笨拙,才靠得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