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Linux PCI驅動框架分析(一)

背景

  • Read the fucking source code! --By 魯迅
  • A picture is worth a thousand words. --By 高爾基

說明:

  1. Kernel版本:4.14
  2. ARM64處理器
  3. 使用工具:Source Insight 3.5, Visio

1. 概述

從本文開始,將會針對PCIe專題來展開,涉及的內容包括:

  1. PCI/PCIe總線硬件;
  2. Linux PCI驅動核心框架;
  3. Linux PCI Host控制器驅動;

不排除會包含PCIe外設驅動模塊,一切隨緣。

 
作爲專題的第一篇,當然會先從硬件總線入手。
進入主題前,先講點背景知識。
在PC時代,隨着處理器的發展,經歷了幾代I/O總線的發展,解決的問題都是CPU主頻提升與外部設備訪問速度的問題:

  1. 第一代總線包含ISAEISAVESAMicro Channel等;
  2. 第二代總線包含PCIAGPPCI-X等;
  3. 第三代總線包含PCIemPCIem.2等;

PCIe(PCI Express)是目前PC和嵌入式系統中最常用的高速總線,PCIe在PCI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在軟件上PCIe與PCI是後向兼容的,PCI的系統軟件可以用在PCIe系統中。

 
本文會分兩部分展開,先介紹PCI總線,然後再介紹PCIe總線,方便在理解上的過渡,開始旅程吧。

2. PCI Local Bus

2.1 PCI總線組成

  • PCI總線(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外部設備互聯),由Intel公司提出,其主要功能是連接外部設備;
  • PCI Local Bus,PCI局部總線,局部總線技術是PC體系結構發展的一次變革,是在ISA總線CPU總線之間增加的一級總線或管理層,可將一些高速外設,如圖形卡、硬盤控制器等從ISA總線上卸下,而通過局部總線直接掛接在CPU總線上,使之與高速CPU總線相匹配。PCI總線,指的就是PCI Local Bus

先來看一下PCI Local Bus的系統架構圖:

從圖中看,與PCI總線相關的模塊包括:

  1. Host Bridge,比如PC中常見的North Bridge(北橋)
    圖中處理器、Cache、內存子系統通過Host Bridge連接到PCI上,Host Bridge管理PCI總線域,是聯繫處理器和PCI設備的橋樑,完成處理器與PCI設備間的數據交換。其中數據交換,包含處理器訪問PCI設備的地址空間PCI設備使用DMA機制訪問主存儲器,在PCI設備用DMA訪問存儲器時,會存在Cache一致性問題,這個也是Host Bridge設計時需要考慮的;
    此外,Host Bridge還可選的支持仲裁機制,熱插拔等;

  2. PCI Local Bus
    PCI總線,由Host Bridge或者PCI-to-PCI Bridge管理,用來連接各類設備,比如聲卡、網卡、IDE接口等。可以通過PCI-to-PCI Bridge來擴展PCI總線,並構成多級總線的總線樹,比如圖中的PCI Local Bus #0PCI Local Bus #1兩條PCI總線就構成一顆總線樹,同屬一個總線域;

  3. PCI-To-PCI Bridge
    PCI橋,用於擴展PCI總線,使採用PCI總線進行大規模系統互聯成爲可能,管理下游總線,並轉發上下游總線之間的事務;

  4. PCI Device
    PCI總線中有三類設備:PCI從設備,PCI主設備,橋設備。
    PCI從設備:被動接收來自Host Bridge或者其他PCI設備的讀寫請求;
    PCI主設備:可以通過總線仲裁獲得PCI總線的使用權,主動向其他PCI設備或主存儲器發起讀寫請求;
    橋設備:管理下游的PCI總線,並轉發上下游總線之間的總線事務,包括PCI橋PCI-to-ISA橋PCI-to-Cardbus橋等。

2.2 PCI總線信號定義

PCI總線是一條共享總線,可以掛接多個PCI設備,PCI設備通過一系列信號與PCI總線相連,包括:地址/數據信號、接口控制信號、仲裁信號、中斷信號等。如下圖:

  • 左側紅色框裏表示的是PCI總線必需的信號,而右側藍色框裏表示的是可選的信號;
  • AD[31:00]:地址與數據信號複用,在傳送時第一個時鐘週期傳送地址,下一個時鐘週期傳送數據;
  • C/BE[3:0]#:PCI總線命令與字節使能信號複用,在地址週期中表示的是PCI總線命令,在數據週期中用於字節選擇,可以進行單字節、字、雙字訪問;
  • PAR:奇偶校驗信號,確保AD[31:00]C/BE[3:0]#傳遞的正確性;
  • Interface Control:接口控制信號,主要作用是保證數據的正常傳遞,並根據PCI主從設備的狀態,暫停、終止或者正常完成總線事務:
    • FRAME#:表示PCI總線事務的開始與結束;
    • IRDY#:信號由PCI主設備驅動,信號有效時表示PCI主設備數據已經ready;
    • TRDY#:信號由目標設備驅動,信號有效時表示目標設備數據已經ready;
    • STOP#:目標設備請求主設備停止當前總線事務;
    • DEVSEL#:PCI總線的目標設備已經準備好;
    • IDSEL:PCI總線在配置讀寫總線事務時,使用該信號選擇PCI目標設備;
  • Arbitration:仲裁信號,由REQ#GNT#組成,與PCI總線的仲裁器直接相連,只有PCI主設備需要使用該組信號,每條PCI總線上都有一個總線仲裁器;
  • Error Reporting:錯誤信號,包括PERR#奇偶校驗錯誤和SERR系統錯誤;
  • System:系統信號,包括時鐘信號和復位信號;

看一下C/BE[3:0]都有哪些命令吧:

2.3 PCI事務模型

PCI使用三種模型用於數據的傳輸:

  1. Programmed I/O:通過IO讀寫訪問PCI設備空間;
  2. DMA:PIO的方式比較低效,DMA的方式可以直接去訪問主存儲器而無需CPU干預,效率更高;
  3. Peer-to-peer:兩臺PCI設備之間直接傳送數據;

2.4 PCI總線地址空間映射

PCI體系架構支持三種地址空間:

  1. memory空間
    針對32bit尋址,支持4G的地址空間,針對64bit尋址,支持16EB的地址空間;

  2. I/O空間
    PCI最大支持4G的IO空間,但受限於x86處理器的IO空間(16bits帶寬),很多平臺將PCI的IO地址空間限定在64KB;

  3. 配置空間
    x86 CPU可以直接訪問memory空間I/O空間,而配置空間則不能直接訪問;
    每個PCI功能最多可以有256字節的配置空間;
    PCI總線在進行配置的時候,採用ID譯碼方式,使用設備的ID號,包括Bus NumberDevice NumberFunction NumberRegister Number,每個系統支持256條總線,每條總線支持32個設備,每個設備支持8個功能,由於每個功能最多有256字節的配置空間,因此總的配置空間大小爲:256B * 8 * 32 * 256 = 16M;

    有必要再進一步介紹一下配置空間:
    x86 CPU無法直接訪問配置空間,通過IO映射的數據端口和地址端口間接訪問PCI的配置空間,其中地址端口映射到0CF8h - 0CFBh,數據端口映射到0CFCh - 0CFFh

    • 圖爲配置地址寄存器構成,PCI的配置過程分爲兩步:
      1. CPU寫CF8h端口,其中寫的內容如圖所示,BUS,Device,Function能標識出特定的設備功能,Doubleword來指定配置空間的具體某個寄存器;
      2. CPU可以IO讀寫CFCh端口,用於讀取步驟1中的指定寄存器內容,或者寫入指定寄存器內容。這個過程有點類似於通過I2C去配置外接芯片;

    那具體的配置空間寄存器都是什麼樣的呢?每個功能256Byte,前邊64Byte是Header,剩餘的192Byte支持可選功能。有種類型的PCI功能:Bridge和Device,兩者的Header都不一樣。

    • Bridge

    • Device

配置空間中有個寄存器字段需要說明一下:Base Address Register,也就是BAR空間,當PCI設備的配置空間被初始化後,該設備在PCI總線上就會擁有一個獨立的PCI總線地址空間,這個空間就是BAR空間BAR空間可以存放IO地址空間,也可以存放存儲器地址空間。

 

  • PCI總線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隨着CPU的主頻不斷提高,PCI總線的帶寬也捉襟見肘。此外,它本身存在一些架構上的缺陷,面臨一系列挑戰,包括帶寬、流量控制、數據傳送質量等;
  • PCIe應運而生,能有效解決這些問題,所以PCIe纔是我們的主角;

3. PCI Express

3.1 PCIe體系結構

先看一下PCIe架構的組成圖:

  • Root Complex:CPU和PCIe總線之間的接口可能會包含幾個模塊(處理器接口、DRAM接口等),甚至可能還會包含芯片,這個集合就稱爲Root Complex,它作爲PCIe架構的根,代表CPU與系統其它部分進行交互。廣義來說,Root Complex可以認爲是CPU和PCIe拓撲之間的接口,Root Complex會將CPU的request轉換成PCIe的4種不同的請求(Configuration、Memory、I/O、Message);
  • Switch:從圖中可以看出,Swtich提供扇出能力,讓更多的PCIe設備連接在PCIe端口上;
  • Bridge:橋接設備,用於去連接其他的總線,比如PCI總線或PCI-X總線,甚至另外的PCIe總線;
  • PCIe Endpoint:PCIe設備;
  • 圖中白色的小方塊代表Downstream端口,灰色的小方塊代表Upstream端口;

前文提到過,PCIe在軟件上保持了後向兼容性,那麼在PCIe的設計上,需要考慮在PCI總線上的軟件視角,比如Root Complex的實現可能就如下圖所示,從而看起來與PCI總線相差無異:

  • Root Complex通常會實現一個內部總線結構和多個橋,從而扇出到多個端口上;
  • Root Complex的內部實現不需要遵循標準,因此都是廠家specific的;

Switch的實現可能如下圖所示:

  • Switch就是一個擴展設備,所以看起來像是各種橋的連接路由;

3.2 PCIe數據傳輸

  • 與PCI總線不同(PCI設備共享總線),PCIe總線使用端到端的連接方式,互爲接收端和發送端,全雙工,基於數據包的傳輸;
  • 物理底層採用差分信號(PCI鏈路採用並行總線,而PCIe鏈路採用串行總線),一條Lane中有兩組差分信號,共四根信號線,而PCIe Link可以由多條Lane組成,可以支持1、2、4、8、12、16、32條;

PCIe規範定義了分層的架構設計,包含三層:

  1. Transaction層

    • 負責TLP包(Transaction Layer Packet)的封裝與解封裝,此外還負責QoS,流控、排序等功能;
  2. Data Link層

    • 負責DLLP包(Data Link Layer Packet)的封裝與解封裝,此外還負責鏈接錯誤檢測和校正,使用Ack/Nak協議來確保傳輸可靠;
  3. Physical層

    • 負責Ordered-Set包的封裝與解封裝,物理層處理TLPs、DLLPs、Ordered-Set三種類型的包傳輸;

數據包的封裝與解封裝,與網絡包的創建與解析很類似,如下圖:

  • 封裝的時候,在Payload數據前添加各種包頭,解析時是一個逆向的過程;

來一個更詳細的PCIe分層圖:

3.3 PCIe設備的配置空間

爲了兼容PCI軟件,PCIe保留了256Byte的配置空間,如下圖:

此外,在這個基礎上將配置空間擴展到了4KB,還進行了功能的擴展,比如Capability、Power Management、MSI中斷等:

  • 擴展後的區域將使用MMIO的方式進行訪問;

草草收場吧,對PCI和PCIe有一些輪廓上的認知了,可以開始Source Code的軟件分析了,欲知詳情、下回分解!

參考

《PCI Express Technology 3.0》
《pci local bus specification revision 3.0》
《PCIe體系結構導讀》
《PCI Express系統體系結構標準教材》

歡迎關注個人公衆號,不定期分享Linux內核相關技術文章: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