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讀《金剛經》|第二十五品化無所化分


原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衆生。須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實無有衆生如來度者。若有衆生如來度者。如來即有我人衆生壽者。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爲有我。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大意

須菩提,你認爲怎麼樣?你們不要說如來有這樣的念頭,我應當度化衆生。須菩提,不要有這樣的想法。爲什麼呢?實在是沒有衆生需要如來度化的。如果說有衆生需要如來來度化,如來就是有了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須菩提,如來說有我,並不是真的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爲有我。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並不是凡夫,只是名字叫做凡夫。

延伸解讀

本品中的“衆生”與“凡夫”其實還是略有不同的,我們要注意辨別。

衆生。《金剛經》第三品時,佛已經講過,卵生、胎生、溼生、化生,有色、無色、有想、無想、非有想、非無想,皆屬於衆生,並不僅僅指人類。

凡夫。梵語,意思是凡庸之人,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普通人,你、我、他(她),紅塵中的芸芸衆生,皆在凡夫俗子之列。在佛教中的“凡夫”,則是針對修行的階位而言,只要是未見四諦之理的凡庸淺識之人,均稱之爲“凡夫”。

感悟

讀者閱讀本品內容,應該沒有任何難度。本品給我的啓迪有兩點:

一是無我之境。做人的最高境界是無我,只有達到無我之境,才能稱之爲偉大。能否做到無我,是偉人與凡夫的最本質區別。如果修行之人做不到忘我,是永遠不可能修成真佛的。

凡夫之所以是凡夫,就在於總是陷入自我中不能自拔,不管是做什麼事情,首先想到的是“我”,“我”能得到什麼,“我”能失去什麼。生活中常常見到表態調門很高的人,但在利益、榮譽面前,往往很快就敗下陣來。

雖然我們普通人很難做到佛所說的無我之境,但也不能時時、處處以自我爲中心。“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心態,屬於典型的“唯我獨尊”型,其實質就是一種自私自利的表現。

二是不要有太多的執念。執念,是一座高山,如果翻不過去,就會被它壓在山下,不能呼吸。飛蛾撲火,闡述的就是這個道理。雖然很多事情無所謂對與錯,但一定會有取和舍。

執念太重,不懂得捨棄,時間久了,就會變成一種負擔。熟悉《紅樓夢》的讀者大都知道,執念太重的黛玉,最後落了個“花落人亡兩不知”的命運;執念太重的妙玉,終究難逃“可憐金玉質,終陷淖泥中”的下場。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的執着,有時只能是一份期許,甚至是一份自我安慰。在文學作品中,或許,它會迸發出異常絢麗的色彩,給人以無窮的希望和想象,但在殘酷的現實生面前,卻常常逼得人抓狂。

“天空沒有留下翅膀的痕跡,但我已飛過。”也許,這是最好的生活態度。一切成敗得失,盡全力,聽天命,順其自然,不必過於苛求。

於2020.12.19

NO:2020-71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