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哼哼唧唧,他怎么啦? 一 二 二、家长在这件事情的态度。 三

早上小A上班来闷闷不乐,后来又唉声叹气。同事宋姐关心她,问道:怎么,遇到搞不定的事情呐。

没有,就是孩子,从昨天到今天早上,一直哼哼唧唧,也不说要什么,也不说怎么了,跟在大人后面,粘着你,真正烦得很。

早上你老公送幼儿园了吗?宋姐问。

送了,早上起来又哼哼,我老公捉着腿往阳台送,孩子哭得更厉害了,害怕把他送回老家,于是乖乖去上学了。

那孩子想要什么啊?

那两天孩子说快元旦了,他喜欢巧克力和玩具水泥罐车。

那就给买呗!同事们纷纷献言献策。

他前阵子发烧,喉咙里的泡一直没好彻底,不敢给吃巧克力,孩子又自己控制不住,只好再没买了。

那就给买玩具呗!

家里的玩具车都快堆成山了,各种各样,应有尽有,去超市都没有可以买的新样式了。

我们家这孩子还有个毛病,有啥不爱说,让别人猜,比如他想看电视了,他会说:妈妈,我今天下午吃的少(孩子以前因为晚餐积食经常发烧,于是我们就提醒他晚餐少吃点可以看电视)。

哎,都一样,别看我家孩子大了,那个时候还不都一样,气的我要死要活的,觉得人生没有任何意义了,干脆一了百了算了。

小A的抱怨引起了宋姐许多的回忆。

宋姐安慰道:都这样,孩子大点就好了,做母亲,生了他,就得一直为他操心,除非哪天两腿一蹬,闭了眼了,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大家纷纷聊起自己和孩子相处的种种经历,瞬间办公室变成了养儿吐槽大会。

在上述案例中,我发现了以下问题:

一、孩子的需求应不应该满足?

一、只要力所能及,都应该满足,因为孩子的需求中藏着:

1.我是否值得被爱?

2.父母是否爱我?

这些是孩子生命之初的营养,家长必须无条件的给予。

二、那如果力所不及呢,比如名贵的衣服,比如小A孩子想要的巧克力呢?

李笑来有一句话:问题是锁子,出了问题,我们应该去别处找钥匙,而不是盯着锁子。

孩子喜欢吃巧克力,可以坐下来和孩子聊一聊,这个孩子其实很喜欢上幼儿园的,最近因为喉咙水泡的原因,有几次晨检不合格被学校通知家长接回家,那可以从这个出发点和孩子讲:

妈妈很爱你,我也喜欢吃甜的东西,包括巧克力(表示认同,给予肯定)。

但是,你还小,吃巧克力的话喉咙老好不了,好不了就不能去幼儿园和小朋友尽情的玩耍了,爸爸妈妈要上班,你也不想一个人呆在家里是不是(指出利弊)。

你看这样好不好,我们一起看《小王子》,或者一起玩游戏(给出替代方案,转移注意力)。实质是孩子需要被关注,如果能全然的沉浸在和孩子的互动中,让孩子感受到爱和依恋,那么问题自然会不攻自破。

二、家长在这件事情的态度。

许多家长成年以后,忘记了自己作为孩子时的需求,自然而然的处于强势地位。

比如小A提到的这孩子要啥也不说。

孩子由于心智不成熟,很难像成人那样准确表达自己的需求,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的智慧。

华大基因CEO尹烨在《『生命·成长』系列教育纪录片(第二季)》中提到:家长和孩子要站在同一个维度,以孩子喜欢方式讨论和学习,即沉浸式学习或体验式学习。

家长的思维要降到孩子的档次,以孩子能理解的方式引导和提问。家长变成孩子和孩子聊天,这种方式下孩子会把家长当作朋友,而且孩子各种各样的问题会越来越多,家长就有机会引导,交流,寓教于乐。而不是要求孩子变成成人和家长聊天,家长必须得降,因为孩子没法升。

其实小A的例子有一点前后矛盾,她提到孩子想看电视却不直接说,而是让家长猜,猜对了就高兴,猜错了就生气。那么,孩子已经非常明确的提出想要玩具车了,如果家长再不能及时给予满足,恐怕这一点,以后也会要家长猜了——因为我的要求不被满足,所以我让你们猜来维护自我内核没有受挫,保护自我不受伤害。

这个案例中,家长不自觉地运用了恐吓,孩子暂时屈服了,同时,孩子更深层次的心理需求被掩盖了。

现实中往往这样:家长也知道不应该对孩子发火,但是遇到具体问题的时候,由于工作忙、自身认知有限,往往草草了事,封闭了一个又一个与孩子深度交流、解决孩子心理需求的机会。

还有一些家长,教育的理论也学了,比如要重视家庭教育,每个孩子都不一样。但是,在实际的操作层面,在和孩子的相处过程中,没有持续有效的方法,导致学习了不少理论,依然没能解决问题,更加焦虑了。

孩子成长不可逆,做父母的有效期只有二十年。而生命之初的心理关怀、习惯的培养都至关重要,关系到孩子一生的性格养成。

春藤家长学院致力于做父母家庭教育的口袋工具,提供更多育儿过程中解决问题的办法,这里有名师课,有问答,有线上线下的家长群。

你在育儿中遇到的问题,大家都遇到过,看看别的家长如何解决,或者大家也可以帮你出谋划策,相信我,你并不孤独。

家长陪伴孩子,春藤陪伴家长。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