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解元西厢记》

作者姓董,“解元”是金、元社会对读书人的敬称。他具备深厚的文化修养,熟悉唐代传奇、宋代词和民间诸宫调。平日在狂歌醉舞之余,“诗魔多,爱选(撰)多情曲”。作者原来不是民间艺人,所以“打拍不知高下,谁曾惯对人唱他说他”,后来落魄江湖。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因说唱时用弦乐器琵琶和筝伴奏,故又称《弦索西厢》或《西厢弹词》。通称《董西厢》。这部诸宫调是以唐代元稹《莺莺传》传奇小说为基础,并从李绅莺莺歌、宋代赵令畴〔商调蝶恋花〕鼓子词等作品中汲取营养而写成的。作者把一篇不满3000字的传奇改编为 5万多字的讲唱文学作品,使它在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艺术结构、语言特点等方面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董西厢》是今存宋金诸宫调最完整的作品,它标志着那个时代民间文艺的最高水平。

《董西厢》结构宏伟。除说词之外,它共用了包括14种宫调的 193套组曲。作者在这种蝉联而下的组曲中对结构和情节作了苦心经营。作品以爱情为主线,用交叉描写男女主人公的方式来表现他们在相爱过程中的性格发展,同时巧妙而自然地穿插其他人物的活动。由于矛盾冲突尖锐复杂和采用了夸张、比喻、烘托、倒叙等种种表现手法,心理描写也相当细腻,因而能在平常生活的细节描写中获得不平常的效果。

董西厢》有说有唱,曲多白少,语言优美。

《董西厢》有明刻数种,即黄嘉惠刻本、屠隆刻本、汤显祖评本、嘉靖三十六年张羽序刻本、闵齐刊《西厢六幻》本。后暖红室刊本即据闵本翻刻。人民文学出版社凌景埏校注《董解元西厢记》以《西厢六幻》本为底本,参校多种版本排印。


《董西厢》的出现,直接影响了王实甫《西厢记》杂剧的产生。这两部作品文学样式不同,语言风格各异,各有所长,是中国古典文学中表现同一题材的双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