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寫作路,一直在路上

2020年臨近歲末,想回顧一下來加拿大後的寫作歷程。雖然並無佳績,只因熱愛,一直在路上。

來加拿大之前,文學只是潛藏心底的一個夢。工作太忙,不是在加班,就是在去加班的路上。偶爾得閒寫篇小文,發表於公司報刊上,賺得幾百元稿費,比起上班收入完全可以忽略不計,卻不勝歡欣。

2014年10月底移居多倫多。

賦閒下來,決定重拾幼時的文學夢。

總有一種激情在心中,總有思緒泉湧想提筆。

2015年開始在【新浪】寫博客。這個博客還在旅居德國時就開了,卻未曾留下片言隻語。

彼時,初到加拿大,認識的人很有限,多是之前在國內就已相熟的老朋友,與我一樣基本上都混跡IT行業。因此,只是我一個人寫着玩,有時難免覺着孤獨。

2015年9月移居Waterloo。

剛到Waterloo,一人不識。湊巧參加當地【水城讀書慧】活動,結識創辦者郭紹武老師、衛平夫婦。之後在郭紹武老師家的【水城茶館】參加了各種茶社、詩會等,認識很多當地朋友,如花花、海凌、寇琦大姐、龍博士等。

其後與海凌、花花成立了公益型組織【Ai傢俱樂部】,一起策劃織過多期活動,寫過多篇報道。後來隨着我離開Waterloo,花花決定重回大學攻讀,這個活動慢慢就暫停了。2020年,海凌組織【電影與心理】的雲上交流活動,我也參與其中,與海凌的合作仍在繼續。

2016年,寇琦大姐見我愛讀書,借我一本Waterloo大學華裔教授李彥老師的小說。我寫了一篇讀後感,登在龍博士主編的華文報刊《社區報》上。不巧被李彥老師看到了,就輾轉找到我,並推薦我加入【加拿大中國筆會】,還建議我去中文學校授課。先是婉拒授課,畢竟我是學物理的,中文基礎太弱。倒是十分有意結識愛好寫作的朋友,就填了【加拿大中國筆會】的申請表,得到會長孫博同意,又讓我聯繫另外一個接口人。我發郵件後卻沒有收到回覆。想着自己纔剛剛開始提筆寫作,水平太差,不好意思催問,就暫且擱置。(幾年後才發現只是一個誤會,回覆的郵件沒有送達我,只因自己心虛,就錯失良機。)

2016年4月,郭紹武老師帶領我及Waterloo的一羣文友參加在多倫多柳泉酒莊舉行的【多倫多華文作家節】,我寫了一篇報道。主辦者陳萍老師很欣賞,之後每年都邀我參加作家節活動並撰寫報道。在【多倫多華文作家節】,我結識了不少文友,例如楓舟、張怡、姜尼、蘇鳳等。


2018年起,又遷回多倫多定居。

重回多倫多,就開始頻繁參加多倫多的文化藝術活動。例如石甫先生主持的【華夏大講堂】、古土與李莉主持的【湖畔書院】、劉思遠總導演的【詩歌春晚】等,也應邀寫過很多篇紀實報道,只是現在這些活動因故都已暫停。到了2020年,因爲疫情,各種雲上文化藝術交流活動如雨後春筍層出不窮,可以算作是疫情帶來的饋贈,文學交流因爲疫情反而更爲活躍、更爲便捷。想想看,要組織現場聚會委實不易,涉及場地、費用,而且在地廣人稀的加拿大交通相當不便。

張怡陳萍老師搭檔組織【多倫多華文作家節】。她很欣賞我寫的紀實報道。在2018年,張怡擬推薦我加入【加拿大中國筆會】。這才又找出2016年李彥老師的推薦信,聯繫筆會會長孫博,這才正式加入【加拿大中國筆會】。筆會里臥虎藏龍,會長孫博,還有早已熟悉的李彥、張怡又見識了一批真正的作家,如曾曉文、杜杜、陳河、施定柔有些已著作等身,有些人的作品已拍成影視劇。其中還有位詩人姚建雄,身患重病 ,但一直堅持詩歌創作,喚發着人性美麗的光輝與堅韌的力量。

楓舟是【多倫多詩友會】的會長。他邀我加入【多倫多詩友會】,並任命爲祕書長。其實當時我並不怎麼寫詩,不過是楓舟欣賞我的報道能力,我的主要職責是爲詩會的活動寫紀實報道。在後續每年詩友會的活動,我又結識了不少詩友,如楊青、趙廉、靜語、Sally、劉思遠等等,有些還建立了良好的私交而成爲朋友。最初我只是在詩羣中潛水,後來在詩友鼓勵及詩羣氛圍感染下,差不多在2019年我才真正開始嘗試寫詩。

因爲詩友相互推薦,又加入過很多文學社:如【五洲詩軒】、【加拿大高校文學社】等等。才知道北美文學社壇相當活躍,但很多已記不清名了,因爲我早已退羣。當初苦於不能進入文學圈,但當圈子太過喧鬧後卻只想靜靜。目前保持比較活躍的是【加拿大高校文學社】,這個羣一則因爲高校情結,二則有個“每週同題"寫作活動,我在2020年10月加入後參與了每期同題寫作。


接下來再談談平臺寫作。

2016年3月加入【好報】寫作班,由報大人胡霜組織,每日一篇,一月一期,一直參加了十多期,跨度近兩年,因此結識了很多活躍於當時簡書上的寫手,例如砍柴、井姑娘、Julia等。

【好報】寫作班每期結束,微信羣就得解散,文友依依不捨。我就張羅拉起一個【在路上】寫作羣,都是寫作班熟悉的文友,來自全球各地。羣得有羣規,否則就散了。我給定的羣規是“每週一篇”,再加“每月一同題”,每月安排一名輪值統計作業完成情況以示督促。【在路上】寫作羣從2016年5月至今,進進出出,一直維持在60人左右。如娥嵋含笑、湘江島主、七彩瀾藍、握瑜、蘭馨、迎新等都是2016年就在一起在【好報】寫作結識的文友,現在仍是羣裏活躍的寫手。

後來也參加過某新媒體寫作培訓,實在不喜歡現在自媒體套路式、心靈雞湯式寫作,不到期就退出了。

這期間,新開通【簡書】及【微信公衆號】兩個平臺,用以發佈文章。其間也開過【美篇】【頭條】等,用過一段後來都停用了。國內各種平臺此起彼伏,也沒啥興趣嘗試。還是喜歡【簡書】的簡潔方便,【微信公衆號】方便傳播。

我在【簡書】寫作期間,結識了很多來自全球各地的文友,也曾加入過很多【簡書】專題的微信羣,目前仍保留的就只有兩個羣:

一個是【簡書】/【談寫作】專題的微信羣,之後受邀進入【談寫作|牛人堂】寫作分享羣。主編步獨行相當給力,一直熱心組織寫作交流活動。從2019年秋天至今,參加過四十多場寫作分享。分享者主要來自國內,部分來自海外。國內作者分享的主題,總體較爲功利,主要以如何變現,如何寫爆款,以及自媒體的寫作技巧等。海外的作者則會偏向傳統寫作經驗的分享。

另一個是【簡書】/【海外黨】專題的微信羣。主編任真,素未謀面,但在羣裏能感受她散發出的獨有魅力,體會到她對我們這些海外寫手的關愛與鼓勵,所以這麼多年來,遍佈海外各地的寫手一直得以凝聚在一起。有時大家不僅僅是談文學,甚至只是秀一下各地風情、喫喝玩樂。以文會友,有緣結識了衆多居住全球各地的海外文友,如加拿大的暮榮司徒、美國的彼岸曉吾、美國的江嵐、澳大利亞的經年鯉、新西蘭的The Book Worm、挪威的米芷萍、新加坡的木清琳等。


再聊聊北美文壇盛況。

在2020年4月,由居住加拿大溫哥華的暮容司徒推薦,我有幸加入【加拿大女作家協會】。進入後,才發現這個羣的文學活動相當活躍,加之都是女性寫手,交流探討更爲充分。會長朗莉非常熱心,總是積極鼓勵羣裏的姐妹們創作,每月都組織雲上文學交流活動,協會中很多姐妹創作頗豐,如暮榮司徒、詠梅、山眼、索妮婭、艾林等的作品都讓人印象深刻。

會長朗莉心態開放,還與北美很多文學社團建立了廣泛的聯繫,在羣中推介不少北美文學社團活動,由此打開了通向北美文學的大門。僅在2020年階段,有幸參加了二十來場北美文壇的雲上寫作分享,對北美文學創作有了一個較爲全面的瞭解。在雲端見到了很多久仰的大咖,例如:周勵、張翎、陳瑞琳、黃宗之、陳九、蔡維忠、劉荒田、非馬等,得以窺見海外華人寫作大咖的全貌。一邊讀着他們的作品,有什麼想法或困惑還可以直接與作者探討交流。很是驚歎,在海外有這麼多華語作家孜孜以求耕耘文學園地。其實,他們中很多人都要承擔全職工作。

衆所周知,在異國他鄉生存是首要的壓力。有次參加旅居美國的黃宗之的講座,得知他每天凌晨4:00-6:00萬籟俱寂時起來寫作,七點去公司上班,是全職工作,下班回來還要照顧家庭,鍛鍊身體,就靠業餘寫作,現在已出版十多部書。


回首來時路,草蛇灰線,伏脈千里,感恩遇到的每一個人。有人指引了方向,有人溫暖了時光,有人豐富了生命。

最要感謝的是引領我進入這個圈子的第一人郭紹武老師。作爲圈外人,徘徊在文學大門之外。恰有機緣來到小城Waterlo,與郭老師相識於讀書會,在其引領下,才逐步涉足加拿大文學藝術圈。2020年10月,還在郭老師的推動下,我創立【藍月谷】雲上讀書會,新老朋友雲端相聚,以書爲媒,聊聊人生。

同頻的朋友總會越走越近,每個人終究只能在懂你的人羣中散步。在加拿大,只要有一項愛好,心念所動,總會找到相應的圈子,相互砥礪,共同成長。

因爲熱愛,初心未泯,近四年來一直筆耕不輟。但深感功力太淺,甚少公開發布宣傳。偶有平臺看中予以選登,且作意外驚喜,如【9號聲音】、【洪聲音樂】等等。偶爾也參加徵文,散落在各種自媒體或紙媒上,還有詩作入選由劉思遠主編的【加拿大華人詩選】印刷出版。

讀書寫作於我,是滋養靈魂的一種方式。 因爲寫作,遇見一個個有趣的靈魂,生命的姿態不一樣,生活也更有意義。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2020.12.20 多倫多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