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解打坐(七十五)屏蔽

這周暫停《道德經》,說說一些小事兒。

最近朋友圈進行了一次“大掃除”,人爲的進行了一圈屏蔽。只留下同是修行人或者平時很少來往的一些朋友。這實是無可奈何。完全是爲了減輕生活中的壓力和障礙。我總算體會到了爲什麼當初師父說別把學佛掛在嘴邊,讓人知曉……。

按理說修行,原本是一件好事,同時也是一件沒什麼特別非常普通的事情。但是,若你真正開始進行心地的修爲之路,考驗便隨時隨地。這就像一個公案:有個老者行善佈施一生,自認爲修行很好已經達到了“性如灰”的程度,說自己脾氣就像燃盡的香灰一般,怎麼都不會再起波瀾。接着他繡了一幅大大的幡掛在自己家門口。一天,一個小孩兒路過就問他,你這幡上寫的是什麼字啊?一開始老者還很耐心回答他,但這小孩兒還是三番五次的問,終於老者怒了呵斥道,告訴你多少遍了性如灰!!!還問!是不是故意干擾我修行?這時,小孩兒嘻嘻一笑化作觀音菩薩說,性如灰,性如灰,看來這灰裏還有火啊。老者這時羞愧難當趕緊把幡取下。

可見,修行不易啊。

還記得自己在徒步西藏的時候,經常遇到一些驢友或者開車的遊客。在徒步的旅行中,搭便車也是一件常見的事情,但是並非每次都能成功。有些人在路上怎麼截車都截不到,但那時我們在路上卻常常有人主動停車問要不要搭車,但我們一行人堅決要走路,車主人只好送來很多零食飲品。這是什麼緣故呢?我一直不太瞭解。直到一次,看到一位驢友走在路上揹包後面掛着一張卡片寫着“拒絕搭車”我才恍然大悟。其實啊越是這樣“拒絕搭車”的驢友,卻越有車輛停下來問他要不要搭車,反而容易搭車成功。這是種什麼心理呢?一種是“喲!別人都在求我搭車,他卻拒接搭車。有意思,去試一試他是不是真的不需要搭車。”一種是“竟然拒絕搭車!厲害啊,去幫幫他。”這兩種心理都比較常見,不過恕我直言大部分人都是第一種心理。

我覺得啊當一個人決定自我修行之時,便是考驗來臨之時,便是身上已經掛上“拒接搭車”的牌子之時。非得小心謹慎纔好。並且越是要進步的時候魔障也會越多。人性當中的一個弱點就是見不得別人好又瞧不起別人弱,而且總想掌控。所以我們需要“慈悲喜捨”來對治。靠隨喜去戰勝自己的嫉妒之心,靠精進去提高自己的實力,靠平和去面對一切境界。

不過啊,現實確實困難重重,主要在於人會勞累,會疲憊,會煩躁。不像在山裏,在禪凳上,基本無大事無過勞,不會心疲。在社會,勞煩的時候能量就會減少,便難以時時處在一個“最恰當”的狀態。這個時候如果好巧不巧有人抱着這種“試一試他是不是性如灰”“試一試他是不是拒絕搭車”的心理去考驗,那往往就會“火燒功德林”了。

所以,先認慫。在這種狀況下,果斷進行了一圈屏蔽。其實,自己對任何人都沒有芥蒂,只是希望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少一些多餘的人心波動和比較,少一些不必要的“試一試”。雖然,修行修心就是要什麼都接受……。

世間百態,有趣。

慢慢感受。

唯真誠,唯忍辱,唯轉念。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