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訪彭才蘊先生故居散記

拜訪彭才蘊先生故居散記


文字/滄海一粟


“彭才蘊,好兒郎。少學習,到卞梁。業有成,還賈莊。當私熟,興家邦。解放後,登學堂。品性好,衆誇獎。數十年,子弟旺。赴縣學,能力強。……,著有書,育人忙。”

這是賈村留傳的關於彭才蘊先生的一首三字經文類童謠。

來到這個地方教書,由於經常著書寫文,必然因緣而結識一些文人,例如李豫、王春花、郝秀梅等,應該都是原陽縣今天的一批文學先鋒。

到達賈村的第二天,就有人嘆息說,你要是早來這兒五六年,也許會見到一個頂尖的大文人彭才蘊先生。我想“先生”一詞應該是對老教師和有文化人的尊稱吧。

我在網上搜了一下,關於彭才蘊先生的文章和字跡也確實不多,可能他先逝去的太早了吧。

前幾日,在校內整理圖書館的圖書時,在書籍堆裏發現了一本書,叫《墨餘散記》,其作者就是彭才蘊先生。

問及門崗王師傅,他說,很不巧,他也確實是個文人,教了一輩子的書,出了書,他的弟子裏面有當過縣長、市長的,還有在北京中央機關裏的,他本人無奈何在五六年前因病去了,他的故居就在咱學校西南的賈溝河西畔,抽個時間去看看。

於是,庚子年冬月(農曆十一月)十一日中午,我讓張營行老師父子陪同我前去拜謁彭才蘊先生故居,途行半路,要涉賈溝,無乃遭遇溝底爛泥陷足而返,留下遺憾。

  博浪沙延州東賈村一帶冬系氣候寒冷,冬至節過後,餘寒仍然很厲害。冷風時常颳起,一刮就沙礫飛揚。只能拘束在室內,想出去都不可能。每次冒風疾行,不到百步就被迫返回。

  農曆十一月十三日午,天氣略微暖和,我出校門到中心街學生家家訪,歸來後在路邊食堂就餐一碗燴麪。老闆對我說,雖你是新來的,可總覺得的面相十分熟悉,應該在哪兒經常見的。我想,這只不過是他的奉迎拉回頭客人的手段吧了。(其實,我先前在機關裏幹過,又因爲在報紙上刊了幾次照片,或網絡上的文章,他模糊的熟悉也是正常的)。

回返途中,走至賈溝河南源頭,陡然想起可以沿着溝西側的水泥路向北行,再穿過楊樹林,或走一段土徑路,就一定會到達彭才蘊故居的。有了這個想法,便開始了移步。

沿路西行100步向北拐,跨小橋沿賈溝西岸持續向北行260步,水泥路斷;又沿土路向北,是一片楊樹林。楊樹箭躥藍天,株株茁壯。林北緣是水泥樁和鐵柵格網圈起來的一處宅院。桃梨杏柿亭亭,琵琶楂棗千千,一個水井,三幢石碑,四口缸,兩間房……這就是彭才蘊先生故居。



駐足,回望,告別了,彭才蘊先生!無以甚相贈,留一首《五律•冬思先生》,以示告慰君鑑:

昔別已成思,西風正漫時。

雲飄陳事遠,水逐落花離。

客路冬來早,長天雁去遲。

今日一爲別,虔誠守桃園。

迴歸途中,偶遇一學生在村運動場上玩耍,叮囑他好好學習,把作業做完,不要圖將來後悔!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