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访彭才蕴先生故居散记

拜访彭才蕴先生故居散记


文字/沧海一粟


“彭才蕴,好儿郎。少学习,到卞梁。业有成,还贾庄。当私熟,兴家邦。解放后,登学堂。品性好,众夸奖。数十年,子弟旺。赴县学,能力强。……,著有书,育人忙。”

这是贾村留传的关于彭才蕴先生的一首三字经文类童谣。

来到这个地方教书,由于经常著书写文,必然因缘而结识一些文人,例如李豫、王春花、郝秀梅等,应该都是原阳县今天的一批文学先锋。

到达贾村的第二天,就有人叹息说,你要是早来这儿五六年,也许会见到一个顶尖的大文人彭才蕴先生。我想“先生”一词应该是对老教师和有文化人的尊称吧。

我在网上搜了一下,关于彭才蕴先生的文章和字迹也确实不多,可能他先逝去的太早了吧。

前几日,在校内整理图书馆的图书时,在书籍堆里发现了一本书,叫《墨余散记》,其作者就是彭才蕴先生。

问及门岗王师傅,他说,很不巧,他也确实是个文人,教了一辈子的书,出了书,他的弟子里面有当过县长、市长的,还有在北京中央机关里的,他本人无奈何在五六年前因病去了,他的故居就在咱学校西南的贾沟河西畔,抽个时间去看看。

于是,庚子年冬月(农历十一月)十一日中午,我让张营行老师父子陪同我前去拜谒彭才蕴先生故居,途行半路,要涉贾沟,无乃遭遇沟底烂泥陷足而返,留下遗憾。

  博浪沙延州东贾村一带冬系气候寒冷,冬至节过后,余寒仍然很厉害。冷风时常刮起,一刮就沙砾飞扬。只能拘束在室内,想出去都不可能。每次冒风疾行,不到百步就被迫返回。

  农历十一月十三日午,天气略微暖和,我出校门到中心街学生家家访,归来后在路边食堂就餐一碗烩面。老板对我说,虽你是新来的,可总觉得的面相十分熟悉,应该在哪儿经常见的。我想,这只不过是他的奉迎拉回头客人的手段吧了。(其实,我先前在机关里干过,又因为在报纸上刊了几次照片,或网络上的文章,他模糊的熟悉也是正常的)。

回返途中,走至贾沟河南源头,陡然想起可以沿着沟西侧的水泥路向北行,再穿过杨树林,或走一段土径路,就一定会到达彭才蕴故居的。有了这个想法,便开始了移步。

沿路西行100步向北拐,跨小桥沿贾沟西岸持续向北行260步,水泥路断;又沿土路向北,是一片杨树林。杨树箭蹿蓝天,株株茁壮。林北缘是水泥桩和铁栅格网圈起来的一处宅院。桃梨杏柿亭亭,琵琶楂枣千千,一个水井,三幢石碑,四口缸,两间房……这就是彭才蕴先生故居。



驻足,回望,告别了,彭才蕴先生!无以甚相赠,留一首《五律•冬思先生》,以示告慰君鉴:

昔别已成思,西风正漫时。

云飘陈事远,水逐落花离。

客路冬来早,长天雁去迟。

今日一为别,虔诚守桃园。

回归途中,偶遇一学生在村运动场上玩耍,叮嘱他好好学习,把作业做完,不要图将来后悔!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