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堤

《苏堤》·宋  宋无
汉苑花何处,唐陵柏已空。
相逢大堤柳,令我忆苏公。

因为苏轼,来杭州一定要好好走走苏堤,循着他的足迹,不是夏天,感受不了“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西湖美景。在冬日暖阳里看到西湖碧绿的水,和岸边延绵起伏墨绿的山,目光所及之处就是一幅幅不加滤镜也绝美的山水画。

每天生活在美妙的风景里,山水画的出众大概是水到渠成的事吧。


宋元祐四年(1089年)苏轼第二次来杭做知州(任期1089年-1091年)时,见西湖草长水涸,葑田已占西湖之半,于是在第二年上书朝廷,要求疏浚西湖。凭着朝廷给他的100道僧人的“度牒”,采用以工代赈的方法募民开湖,花了20多万人工,终于把葑草打撩干净,并用挖出的葑草和淤泥筑起了这条长堤。后人为缅怀他,称此堤为“苏公堤”,简称“苏堤”。


苏东坡主持修筑的堤岸,大约是日后南起南屏山麓、北至栖霞岭下这一条堤岸的雏形。虽说是雏形,但是,构成这一条堤岸最著名的六条桥,即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都已经有了。南宋(13世纪)以来,“苏堤春晓”就是“西湖十景”之首。 长堤卧波,贯通了整个湖的南北两侧,给西湖增添了一道妩媚的风景线。元代又称之为“六桥烟柳”而被列入钱塘十景。


走在苏堤上的大家,不仅看到了美学与实用兼具的苏堤,更能感受到苏轼作为一个地方官的远见,实干与审美情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