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 命性成长

中华宝藏“宗运生命学”第1章“生命常识”第3篇

了解性命原理的目的,是要促进命性成长,实现人生福祉和愿景。怎么做?唯一途径和方法,就是道法自然,顺应“性”和“命”的自然之道。包括以下方面:

一、性道“修空”

修空,即修心性、修空性。心性即自己的真命、真我,自己本来的神、本来的佛、本来的道,这个“性”永远不变的本来样子,就是“空”。心性正是靠“空”,才永恒不变,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除了无限的灵性、活性和创力,一无所有。

比如,你把自己当作一张白纸,别人就把你当作一张白纸吗?自己就真成了一张白纸吗?显然不是。一张白纸,无论自己或别人,都可任意写上内容;本心如镜,方可照出万物真相。正因为人的心性像一张白纸、一面镜子一样是空的,才具有无量的能量,无所不能。

教育的起点、终点及巧妙法门,亦是如此,即“育空”。所谓“育空”,就是降服“猴心”(妄动之心),像西游记里西天取经一样,通过悟空(性)、悟能(欲)、悟净(静),学会用空、用能、用净,而达到无所不能。强明心性,必然成功。相反,如果只是靠执念、妄想和强行,去开发、消耗、损害自己的生命,即使成功了,又能如何呢?

二、命道“修通”

“通”什么?精气。靠什么“通”?经络。“通”的一般部位?肌肉与脾脏。怎么“通”?导引自然。

生命的精髓是精气神,精化气,气化神,神领命,精满气盛,神足命兴。所以,修命先要疏通经络,包括任脉、督脉、中脉、三脉等,一般情况下,首先是肌肉和脾脏的经络。

尤其是学生,坐得太多,久坐伤肉,造成肌肉淤堵,肉对应脾,则会伤脾。而脾是后天之本,负责运化全身的食物、水,把精华运送到骨筋肉皮,接着生发阳气,又返回来滋养脏腑。所以,强脾也就是强肌肉、通经络。因为脾本身没问题,而是循环系统,即经络出了问题。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疏通经络呢?最独到的方法,就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导引术,顺应人体生理结构及精气运行规律,比如阴阳的收发与沉浮,使其自然运行。比如引导浊阴下沉,清阳上浮,避免“上气不接下气”;引导周身经络疏通,增强循环和阳气生发,促进“气化”,从而“脱胎换骨”;引导任脉、督脉、中脉和胯部经络疏通,增强“中流砥柱”;打通肩井穴、劳宫穴、涌泉穴和百会穴的人字脉和冲脉,增强人体“三江源”功能等。

三、合道“觉醒”

何谓合道?既合性道,又合命道,性命合一,归于自然。合道的标志是什么?觉醒。何谓觉醒?体内有深深地直觉,脑中有刹那的醒悟,追忆出自己过往的画面,知道自己是谁,从哪儿来,到哪儿去,经历怎样的路径等。

合道修炼,就是用心法理身,用身法修心,“叩其两端而竭之(《论语·子罕》)”。一端是心放空,以心束身,感应万物真相;一端是身放松,以身定心,理顺全身经络。“宗运生命学”站、坐、走等所有功法和套路,最高境界皆在于显化空性,一念不生,进入无我,活出寂静、和乐,用心法指导身法和套路应用。

然而,这却是人生最困难的路程,除了自己努力之外,还需要贵人提醒。合道的人生路上,包括如下过程:

一是预道“静松”。所谓静松,即心入静、身放松,进入自涅槃、自活命状态。心静自然身松,所以先要学会入静入定,否则就离开了道。见心不动曰静,出污不染曰定,离心离德曰无道。离心就是离开了本心,成为妄心,离德就是离开了自性,成了妄为。

那么,如何达到静松?想要静松,就要练功,比如站功、坐功、走功,甚至卧功,然后再俗中求雅,动中求静,忘掉是非利害,成为带功之人,而不是急于求成。还有一种静松,静是全然的静,松是个别的紧、大部分的松,即一心全然地做某件事情。专心的事情,当然也是有兴趣的事情。所以,成长的第一步是学会用心,如果连静松也做不到,就无从成长了。

二是行道“认怂”。认怂即“从心”、不妄为,从自己的本心自性,抑制自己的妄心妄行,接受自己的现实。要领就是用心“均”,用力“匀”,如列子所说:“均,天下之至理也(《列子·汤问》)。”认怂的标志,在于从身边、脚下、细节、易处做起,循序渐进,扎扎实实,领其自然,而不是自我放弃。

性道不妄为,就是不要自以为聪明,自以为是,自以为能行。遇见强势、自恃者,放下自我,虚下心来,让强势者先行。遇见弱势、自卑者,放下高我,升起大爱,让弱势者尽情。遇见平势,不突出自我,把自己的智慧变成同伴队友的主动,与众人合思伙行。

命道不妄为,就是运动时遵循经络的走向和走势,不可乱练、强练。经络的方向是清阳出去、上行,还是浊阴返回、下行,不可违背,要顺之而行。行走的态势,是快是慢,是强是弱,要应用导引术,循序渐进,稍微推动,不可急躁,过于强烈,亦不可懒惰不动。

三是成道“顺应”。想要最终成功,还要守好顺应之道,即心顺行应,顺心应行。一是用心顺人的心性、物的属性、势的成性,不违背、不妄想;用行为呼应对方,不妄动。二是特指对别人而言,顺其心性,呼应其行为,不对立、不对抗。练功时亦是如此,当生起妄心、躁心、戾心,或是出现妄为、过错、扰乱的时候,置若罔闻,随生随灭,守住安静,不去关注即可,不要试图对抗或失望。

顺应有三个方向,一是当对方合道的时候,顺着对方走,学习对方;二是当对方求道的时候,伴着对方走,双方互补;三是当对方无道的时候,领着对方走,导引对方。当然,顺应对方的前提是自己合道,自己先修道。

对于命性成长来说,一般更容易忽略的,还是“只管耕不管羹”,只管做不求成,始终而如一。只要持续合道,不断觉醒,不断成长,就必然实现人生福祉和愿景。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