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舞大妈的发展史

一个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比例分配,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不同的休闲方式必将引领群众体育的发展。

对健身的追求,对生命的热度渴望,会使更多的人追寻易于接受的运动形式。

经历了若干年的探索人们终于又一次大规模的回归健身。

1、 广场舞的定义

通过翻阅各类新华词典,并没有“广场舞”这一个词汇的定义和解释,随后通过360网页和百度等网络平台的搜索,将其定义为:

广场舞是舞蹈艺术中最庞大的系统,因多在广场聚集而得名,融自娱性与表演性为一体,以集体舞为主要表演形式,以娱乐身心为主要目的。

将期刊论文拿出来对比研究,截止到目前并没有权威认证的一个名词解释,各类研究学者分别站在自己的角度将这个时下流行的口头语进行诠释,主要有以下几个观点:

一由群众自发组织的全民健身运动;

二社会非精英阶层在空旷的场地上,配流行乐曲为音乐背景,组织起来的社会文化活动;

三结合群众喜闻乐见的舞蹈形式,加以配乐和组织,进行群众基础较强的健身舞蹈。

虽然立脚点各不相同,但要素还是有重叠的:

首先:场地一致,都是空旷的广场、公园或平地;

其次:参与者身份一致,都是来自社会各层次各工种的中老年们;

然后:表现形式一致,无论是舞蹈舞动表现还是体育健身律动,都是在按照一定节奏进行身体律动;

最后:进行此项活动的目的一致,强身健体为根本。

据相关艺术史学方面专家考证,所有的舞蹈都来源于广场舞,这是由于广场舞产生在人们生活之中、产生在人民群众之中,群众不仅是广场舞的表演者,也是广场舞的创造者。

2、广场舞的起源

广场舞蹈是舞蹈艺术中最大的一个子系统,在我国历史悠久,其起源目前有两种认识:

(1)认为,早期的广场舞是统治阶级用来进行宗教祭祀的一种形式与手段,是原始生活和古代社会最为经常的智力活动之一,后来才逐渐发展到宗教仪式、民间节日、祈祷节庆等不可或缺的舞蹈表演形式。

(2)认为广场舞产生于人类早期的生产劳动中。中国的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广场舞蹈形式,广场舞蹈几乎遍布了祖国每一个角落。

随着时代的变迁,其意义也在不断变化,由早期的生存行为逐渐发展成后来的祭祀活动,再经近现代的传承,最终演变成今天所说的健身广场舞。

2.1原始广场舞蹈

在原始社会,人们的思想处于一种封闭的状态,他们认为人与神是联系在一起的,那时人们的基本认识就是宗教意识,可以说这种宗教意识贯穿他们所有生活,而他们生活的主要内容就是—祭神。

由于当时的认知水平比较低,人们将一些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全部归结于神的作用。他们将自己的祈求同苍天、神灵联系在一起,为了能够使愿望实现,他们经常会聚集在一起向神灵跳舞,这就是最早出现的广场舞蹈。

可以看出,原始时期的舞蹈并不是为了满足身心、审美的需要,而是为了能够使他们在当时的一种生活状态下,将大家团结在一起生存下去。

也就是说那时的舞蹈活动是一种具有实际意义的舞蹈活动,这种实际意义会优先于它的审美活动。

2.2古代广场舞蹈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逐渐摆脱了原始时期,进入到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在此阶级社会时期,由原始时期的集体劳动、生产,变为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这种经济模式虽比较低级,但相对于原始社会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舞蹈也就随着社会的发展自然而然地发生了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舞蹈为了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逐渐朝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展:

一种是为了满足统治者统治利益的需要,舞蹈逐渐从单一、简单的民间舞蹈向具有一定规范性的宫廷舞蹈的演变;

另一种是继续将原始时期的生活舞蹈进行发展,使其不再仅仅是为了生存,而具有了其它意义。

这两种舞蹈在当时社会形成了两种平行的趋势,在各自的轨道中独立发展着,形成了任何一种艺术都不能替代的舞蹈样式。

这些舞蹈活动,不仅具有强烈的农耕时代的文化气息,而且,从它的内容和形式上来看还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内涵,它为今后民间舞蹈的发展奠定了丰富、宝贵的物质文化材料。

2.3现当代广场舞蹈

鸦片战争之后,我国的领土大面积开始被割分,人们遭受着西方列强的凌辱与压榨,整个中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在这种不堪一击的背景下,一些爱国人士开始寻找救国之道,不仅在思想上有以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而且在艺术界,也有以戴爱莲、吴晓邦等为主要代表的艺术家。

1840年-1949年频繁而大规模的农民战争使武术武艺成为广大群众强身健体、除暴安良,乃至保卫国家的重要手段;

1919年,教育部公布了一份《推广体育计划案》,《推广体育计划案》认为在社会体育推广中,应大力“提倡武术,以发展人之特殊运动;

在迎接新中国成立之时,全国各地揭起了大量的秧歌运动。

只要有地方获得解放,就会以秧歌这种喜庆的方式进行庆祝。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各地方院校及舞蹈团体逐渐发展起来,同时也是大众舞蹈普及与快速发展时期。

但随着 “WG”的到来,这种繁荣景象逐渐消退,并遭到了严重的挫折与阻碍。

直到“文革”结束时,舞蹈才继续得以发展,人们为了表达自己欢快的心情,会来到广场上不由自主地舞动起来。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国家的不断号召下,精神文明建设越来越成为国家建设的重中之重,无论在全国的哪座城市,只要有广场和空地,哪里就会看见人们起舞的身影。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人们所跳的舞蹈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扩大,一些外来文化也逐渐被引进到舞蹈之中,如爵士舞、现代舞、拉丁舞等,这些原本属于欧美的舞蹈样式,也出现在我们的广场舞蹈之中。

3、具体支持发展路径

1951年新中国公布第一套广播体操,它的出台推动了我国群众体育的广泛开,很快全国各地掀起了一个做广播体操的热潮,很多城市成立了“广播体操推行委员会”;

1999年中央一套推出《闻鸡起舞》栏目,将健身手段融入舞蹈元素随后 又推出《秧歌》《民族韵律操》《拉丁》等一系列的健身节目;

2002年5月新加坡有11967人一起跳排舞,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紧接着香港也在2002年12月有12168人齐跳排舞,再次打破吉尼斯纪录;

2010年10月,来自湖南株洲九个县市区的1500余名广场舞爱好者代表欢聚炎帝陵,启动“株洲全民健身万人广场舞表演大赛”仪式暨炎帝陵祭祖典礼,参演者则多为40岁以上的中年人,其中不乏鹤发童颜的老者,他们精神饱满,心情愉悦;

2011年10月,四川为国庆62周年献礼,举办了企业赞助的“健康跳起来大型广场舞比赛”,仅重庆区预赛就有22支参赛队伍。各队不仅积极筹备、刻苦排练,还在服装、舞蹈技巧上下足了工夫,充分展示各代表队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以及卓越的团队协作精神;

2012年12月,江苏卫视主办,定位于普通市民,由全国各地 500 支广场舞团队参赛的大型公益健身类节目 《最炫民族风》受到全国各地的注目和好评;

2012年5月,由河南电视台电视剧频道、东方今报联合主办的《幸福跳起来》暨首届河南广场舞大赛在平顶山开幕,河南各区县的代表队伍纷纷展示出了河南人民的风采;

这些都为广场舞的推广与开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4、深受喜爱

广场舞将各种舞蹈元素兼收幷蓄,另辟蹊径,这个以健身为目的的体育舞蹈,向大众化、平民化迈出可喜的第一步。

也就是说现当今社会的广场舞蹈,是一个更加开放与包容的舞蹈样式,只要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以自娱、健身为目的的舞蹈,都会被人们所采纳与接受。

现今广场舞已经成为广大群众接受和喜爱的体育活动,在众多体育活动中,广场舞因不受人数、年龄、场地限制,投资少、消费低并且能起到防病治病、强身健体、交友娱乐的效果,深受广场舞参与者的喜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