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觀錢塘潮

一條算不清年歲的蛟龍,沒有成爲遠古的記憶,沒有成爲歷史的塵埃,而是直到今天依然會每日的如期而至,並且未來也將無數個日日夜夜的堅守這份存在,這樣的奇觀你見過嗎?

一羣踏浪而來的駿馬,沒有專注於陽光下的雄姿,沒有專注於月光下的嫵媚,而是號角長鳴,並且日夜奔騰,這樣的奇觀你見過嗎?

這是傳說,或是神話,當然不容易見到。但是,當你看到它——

一個自有歷史記載開始就存在的潮水,它沒有留戀於湖海的邀約,沒有駐足於腳下的江河,而是長驅直入,週而復始,並且永不停歇,這樣的奇觀你見過嗎?

或許仍然沒有 ,但是它是真的存在。

它就是錢塘江湧潮。


圖片來源於網絡 侵刪

這是自古就形成的世界一大自然奇觀,是自漢魏以來就形成的一種觀潮習俗。說它是“天下第一潮”,中國第一大自然景觀也是毫不爲過。

人人都見過暴雨前風捲雲湧的壯闊景象,細想來,它比暴雨前的風捲雲湧要更爲激動人心,更爲動人心魄。

當然,如果有幸,你能在暴風雨中看到它的身形,那將是無限疊加的澎湃與壯闊。

那時的它將不再是一羣狂奔着的駿馬,不再是一條翻騰着的蛟龍,而是駕着駿馬急速的向你撲來的金絲犼,而是踩着蛟龍向你咆哮而來的大鵬鳥。它在錢江一帶已是聲名顯赫,人類不敢越它半步。

圖片來源於網絡 侵刪

我去錢塘江觀潮之前,以爲它只是一般的潮水罷了,不會有太大的觀賞價值,只是因爲在海寧多年,從未看過,便在那一夜裏與友人相約同去,只是了卻看一眼的情結罷了。因此,我們心緒淡然,信步闌珊,在鹽官古城逛了一圈,一心沉迷在古城的古韻之中。


圖片來源於網絡 侵刪

七拐八繞之後,沿着古城邊的一條大道一直往前行走,離開了古城區,來到偏僻的郊外,眼前越顯幽暗,只沿江一盞盞幽黃的燈光愈顯醒目,也沒有誰指路,只是本能的向着更明亮、更醒目的地方去。

進到鹽官閘口,有一股清涼的風迎面吹來,往河岸前走幾米,便看到十來米下的河牀,厚厚的淤泥上有一層淺淺的水灘,看看時間已是過了潮期,看看眼前的場景,想想潮水也不過如此。

一行人便伴着水面閃爍的光芒,坐在周旁的石階上,感受着這嫋嫋煙霧籠罩下的迷離夜色,用眼中的柔情撫摸着這秋日裏的憂傷。


圖片來源於網絡 侵刪

忽然,天地間開始有些異樣,一種隱隱約約的騷動,一種不太響卻一定會是非常響的聲音,開始向這邊靠近。如海嘯將至,如地震前兆,如山崩即臨,渾身驟然升騰起一種莫名的緊張感,但這緊張又是那樣的迫切。

不知是它在跑着,還是我在迎着,總之我們相遇了——眼前,萬馬奔騰,大地顫動。

圖片來源於網絡 侵刪

即便是站在非洲的大草原上,也沒有見識過像這樣急速奔騰的馬羣。

它就是無數無形力量的聚集,猶如奧運賽場上的競技。

你追我趕,互不相讓,遇到河牀下的沙坎,便如跨欄的健將,一躍而起,在下一道沙坎到來前繼續它們跳躍前的蓄力... ...


圖片來源於網絡 侵刪

也許是某個潮頭對自己的落後感到惱怒,突然就撒起野來,猛的翻卷咆哮,拼勁往前狂躥。

越是這樣,越是激起其它潮頭的鬥志,壯麗中的咆哮,已讓人心魄俱奪。

即便是這樣,也沒有一個潮頭自甘落下。風捲雲湧間,延續着一場自然界裏的千年賽跑。

來源於網絡 侵刪

本以爲,這樣的壯觀景象,是上天對錢塘江一帶人民的格外憐愛,卻不知,他們是經過了多少的苦難,才把這份憐愛接下。

今天的人們,能有這樣的一份美好體驗,首先,要歸功於那些歷朝歷代的錢塘江一帶的人民。

是他們爲修築海塘付出的辛勞,甚至是生命,纔有

了今日的人們站在海塘上的這份從容,纔有了今日人們站在海塘上看到的這份壯麗景色。


圖片來源於網絡 侵刪

據瞭解,錢塘江海塘全長有三百多公里。始建的資料可以追溯到吳越春秋時期,一次次的海塘重築,都是爲了堤防錢塘江潮汐之患。

唐開元間,鹽官一帶重新修築,稱爲海塘,五代時,吳越王錢穆在位期間,也曾大規模的修建海塘,後歷朝歷代皆有修築,但在元代以前,沿海一帶還只有土堆。

而在此以前,那時的西湖還沒有形成,潮汐一來,西湖便被淹沒在海水裏,潮汐一退,西湖便又顯現出來。那時百姓的田地經常氾濫成災,以至於饑民無數,忘潮皆嘆。

幸而,百姓有幸,中華有幸,在歷史的進程中,有無數次地出現了——那些實踐科學家們,是他們一次又一次的實踐,一代又一代的傳承,纔有了今日的魚鱗海塘。

魚鱗海塘建於清康熙年間,完工於清乾隆年間,二十多年的修築,使錢塘江的古海塘綿亙數百里,與長城、古運河並稱而聞名於世。


圖片來源於網絡 侵刪

看着腳下的長方形條石,自下而上的壘築,由糯米漿砌,鐵鋦扣榫,探手摸去,海塘上除了潮水,還有着歲月的滄桑,以及堅守的剛毅。

在這樣的地方去感受潮水,除了激動,還有驚歎。

奔湧的潮水,從那麼遠的地方飛馳而來,義無反顧,勢頭決絕,裹着寒風,挾着潮氣,銳利前進。

而海塘則像巨人一樣,橫臥在潮汐與人民的中間,它將人民護在身後,將潮水擁在懷中,儘管它時而溫順,時而咆哮。

人類與自然的和諧,就這樣被智慧與勤勞給化解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 侵刪

水,它看似柔弱無骨,但卻能翻滾疊浪,無比強大,又無比兇險;

水,它看似毫無形態,但卻能揮灑出茫茫綠野,萬紫千紅,瓜果香疏;

水,它看似自處底下,但卻能蒸騰九霄,爲云爲雨,爲虹爲霞;

水,它看似無色無味,但卻能作爲滋養萬物的養料而被衆生企盼... ...

那天,我帶着錢塘江的水氣,行走在古城外一條昏黃的樹蔭道上,感悟着自然的奇蹟。

我想,若是能讀懂自然界的奇蹟,又能把“人”與“自然”這兩者之間融爲一體,那麼,也就領悟到了生命的一大祕密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