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文学第四》45、何足复受人寄载来

 于法开起初和支道林争名,后来大家的心意逐渐倾向于支道林,他心里非常不服气,便到剡县隐居起来。他派弟子到京都去,吩咐要经过会稽。那时支道林正在那里宣讲佛经《小品经》。于法开告诫弟子说:“道林开讲《小品》,等你到达时,就该讲某一品了”于是为弟子演示攻洁辩难的问题有几十个回合,说:”这些问题老的说法不可能讲通。”弟子照他的话去拜访支道林。正好碰上支道林宣讲,便小心地陈述了于法开的见解,来回辨论了很久,支道林终于辩输了,厉声说:“你何苦受人指使呢!”

【原文】

于法开始与支公争名,后情渐归支,意甚不分,遂遁迹剡下。遣弟子出都,语使过会稽。于时支公正讲《小品》。开戒弟子:“道林讲,比汝至,当在某品中。”因示语攻难数十番,云:“旧此中不可复通。”弟子如言诣支公,正值讲,因谨述开意,往反多时,林公遂屈,厉声曰:“君何足复受人寄载来!”

【人物】

于法开:东晋高僧。于法兰弟子,籍贯家世不详。擅长讲《放光般若经》、《法华经》。反对心无宗肯定客观现象的倾向,赞成本无宗“心有色无”的观点,说种种现象皆为“心识”所含,故名“识含宗”。常与支道林争论“即色空”义。妙通医法,将行医与传法密切结合,认为:“明六度以除四魔之病,自利利人,不亦可乎!”与谢安、王坦之等当时名流友善。

支公、林公:支遁(314—366),字道林,世称支公,也称林公,别称支硎。本姓关,陈留(今河南开封市)人,或说河东林虑(今河南林县)人。东晋高僧、佛学家、文学家。家世事佛,二十五岁出家,精《般若道行品经》,曾著《圣不辩之论》、《道行旨归》、《学道戒》等论书。在《即色游玄论》中,他提出“即色本空”的思想,创立了般若学即色义,成为当时般若学“六家七宗”中即色宗的代表人物。支遁是一位典型的清谈家杂揉老、释的僧人,以好谈玄理闻名于世,与谢安、王羲之等交游,所注《庄子·逍遥游》为群贤叹服。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