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國文脈

中國文脈,是指中國文學幾千年發展中最高等級的生命潛流和審美潛流。它很重要,但又處於隱潛狀態。品味決定等級,等級構成文脈。

文脈的原始材料,是文字。《詩經》是文學意義上的“文脈之始”。先秦諸子由於社會影響巨大,歷史貢獻卓著,因此對中國文脈的形成有特殊貢獻。餘秋雨將他們的文學品相分爲三等:莊子、孟子;老子、孔子;韓非子、墨子。莊子是“先秦諸子中的文學冠軍”。

屈原是整個先秦時代的文學冠軍。他是中國第一個大詩人,他以《離騷》和其它作品,爲中華文脈輸入了強健的詩魂。從此,中國文脈出現了重大變化,不再合唱,不再宣講,不再聚衆。

秦始皇統一中國,統一了文字,爲中國文脈提供了不可比擬的空間力量和技術力量,爲中華文明的格局進行了重大奠基。

漢代,司馬遷和《史記》有着至高的地位。就散文而言,司馬遷是中國古代第一支筆。

魏晉文脈可分爲三段。第一個在世事紛亂、戰火硝煙中接續文脈的,是曹操。第二段是阮籍和嵇康接過了文脈。第三段的主角是陶淵明。就文脈而言,陶淵明是又一座時代最高峯。

南北朝時期,中國文化不再只是流轉於黃河和長江之間,它因包容而更加強盛。直接撼動文脈的是北朝民歌《木蘭詩》。

唐代是一場審美大爆發,無論政治還是文化都繁榮昌盛。大唐是中國文化的平臺,又是中國文化的熔爐。它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不以政治取代文化的朝代。餘秋雨認爲唐代詩人排在前四名的是: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唐代的文章首推韓愈和柳宗元,自司馬遷後,中國散文寫得最好的就是這二人。

五代十國,李煜是詞的里程碑人物。中國文脈被他續接。

宋代,文人當政,中國文脈最爲慷慨激昂。文脈的首席,當屬蘇東坡,他是文化全才,也是文化巨匠。其次是辛棄疾、陸游、李清照。

元代,中國文脈突然超常發達,因爲元代彌補了中國文明的重大缺漏,就是戲劇。元雜劇便是中國的文脈。關漢卿、王實甫、馬致遠、紀君祥等便是主力。

明清兩代,中國文脈嚴重衰弱。可以稱得上文化巨人的只有兩人:王陽明和曹雪芹。小說和戲劇算是明清的兩個光點,小說稍盛。《紅樓夢》便是最傑出的文學代表。

中國近代文學,成就較低。但有一點值得提及,那就是成功示範並普及了白話文。現代作家中,真正懂文脈的是魯迅。在學者中,對中國文脈的梳理做出了明顯貢獻的,有梁啓超、王國維和陳寅恪三人。

中國文脈在今天,只有等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