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認定雖然

七歲跟其他的藝術形式(例如文學繪畫)相比,音樂要表達的意思其實非常不明確。有時候,同一段音樂,不同人聽完的感覺可能千差萬別,但是有的時候,我們又會覺得某些音樂好像可以表達某個明確的意思的兒子和鄰居小孩打架,對手比兒子高,胖。我兒子殺敵一千,自傷八百,險勝。對方的媽媽不依不饒,一直在教訓我兒子,我從樓上窗戶看到後,趕緊下去了。然而,兒子看到我去了,他直接溜走了,我想找他問問原因都見不到人。我只能先給對方家長賠禮道歉,帶他孩子去社區診所處理臉上和脖子上的的抓痕,還有胳膊上的牙齒印。可見剛纔的打鬥很激烈。做完一切善後工作,我送對方家長和孩子回家,並再次表達的歉意。

比如很多動畫都會用超級馬里奧這個遊戲裏角色死掉時候的那段音樂,來表示GameOver,再比如,在世界盃足球賽開始之前,全場高唱國歌,可以讓人羣情激昂,熱血澎湃

這說明,旋律和意義的聯繫,其實是人爲建立的,這也是音樂能夠傳遞信息表達情感的前提

在古老的東方,『禮』和『樂』是聯繫在一起的,但是我們去到歐亞大陸的另一頭,把時間撥回18,19世紀,在歐洲那個民族主義風起雲湧的時代,音樂,被賦予了『民族認同感』的使命,並在此基礎上,誕生了一直使用至今的國歌

例如我們熟悉的《上帝佑我女王》,《馬賽曲》,都是誕生在那個年代,當時的人們已經發現了音樂在激發國家人民普遍的共情方面的作用,於是『創造』了國歌這種情感表達方式,來激勵人民,爲了民族事業而鬥爭

戰爭年代已經過去,但是利用音樂調節情感,在現代競技體育裏依舊廣泛存在,最著名的就是足球教練瓜迪奧拉,在執教巴塞羅那隊的時候,每場比賽前,都要給隊員聽《VivaLaVida》(西班牙語:生命萬歲)

其中的一些歌詞,我聽見耶路撒冷傳來洪亮的鐘聲,羅馬騎兵的唱詩班正在吟誦,作爲我的明鏡,我的劍和盾……

之後發現兒子一個人在小區門口站着,天全黑了。我喊他,他不理我,讓他回家,站着不動。我走到他跟前問他:你是不是怕媽媽打你?放心吧,媽媽不打你。他才願意跟我回家。我想他也一定受到了驚嚇吧,不管他對或是錯,如果我再幫着外人一起教訓他,他一定很難過。所以,我告訴他,媽媽小時候也和別人打過架,如果別人欺負你,就是要反擊的。這沒什麼錯。

首先,我必須要讓兒子信任我,以後再遇到什麼事,不要怕,要第一時間和媽媽說,不要一個人獨自承擔。

等兒子情緒完全平復,完成了當天的作業。臨睡前,我們又談了今天打架的事,我說不管你倆打架是誰的錯,打架是不對的,今天你把那個小朋友臉抓傷了,媽媽花了一些人錢給人家看病。但是,萬一造成了傷殘,他們報警,你是要付法律法規,要坐牢的,到時候媽媽就是想幫也幫不了了,你知道嗎?兒子點點頭,沒吭聲。

我這樣處理這件事,對嗎?請指點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