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玉:真正想写作,什么时候起步都不算晚

点击右上方,关注@库小七站长,和你一起实现个人成长!

作者:芳菲(库小七站长学员)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有写作冲动,但你鼓励他去写的时候,他会举出一大堆的理由来搪塞,诸如没灵感,没时间,积累少等等。

有一个老头,九十多岁了还在写小说,并且乐此不疲。他是黄永玉,沈从文的表侄,湘西凤凰人。他写的自传体小说《无尽河的浪荡汉子》以生命不急不促的成长为内在节奏,调度安排婉转从容,行文不拘法则,又圆润无比。

《无尽河的浪荡汉子》全书分为《朱雀城》和《八年》两部分。《朱雀城》写的是故乡世界,凤凰之美。《八年》写的是八年抗战,自我成长。

提起黄永玉本人,很多人知道他是著名的书画家,现在活得很风光,拥有一座万荷塘,开法拉利,上时代杂志封面,他真实的人生,就像他的书一样厚重。

看完全书,心中一万次被震荡。虽说是自传,却让人见识了罕见强度的爱与感恩,在经历近一个世纪的消耗后,以奇迹般的孩童气质,诚恳展露给我们。

黄永玉活老活透活回小孩,他说:“活下来是靠意志支持的。在苦里往往不知道‘苦’,照佛经上说,众生只忙着‘度’。”

他自己几次遭遇飞机轰炸,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他说自己是属猫的,九条命。他说:猫走了,笑还在。人生其实是一个大的菩提场,每个人都在渡人渡己。

他奔波一生,最终选择用写作这个方式,也是为了渡人渡己。

01

ONE 

 真正想写作,什么时候起步都不算晚

黄永玉可谓是中国年岁最大的作家,率性、自由、活得自我。对他来说,写作不枯燥,有意思。他一辈子都在选择做有意思的事,木刻、绘画、建筑、写作……,写作只是他做的诸多有意思的事情之一。

一个有意思的老头儿,写那些有意思的文字,《无尽河的浪荡汉子》读起来非常有趣,惹人发笑,发笑之余又掩卷沉思,这个老头儿,他为什么就活得那么那么有趣儿呢。

看书里的老爷子,为他童年的早慧、冷静、执着,做事有主见、有主意、有劲头感叹。他心底善真纯,笔下皆悲悯。他就像山泉水,白月光,特别纯,他身上有一种属于湘西凤凰的简单干净。

尽管苦难同民族的历史一起刻在他的脑子里,但他还是选择好玩和有意思的记忆来写,满书正能量,笔墨少悲苦,世间万事,归根结底,一个标准,那就是有意思。一顿美食,一个有趣的人,一件有意思的事,这样的叙述描写,文章里比比皆是,通篇感恩和爱,甚少愤懑怨言。

他身上有湘西凤凰那么一股子 “称雄板犟,撒恶霸腰”的劲儿。他是坚韧的人,是守着一条道儿走到黑的人;他是真诚的人,他是遇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人;他是正直的人,是嫉恶如仇眼里揉不得沙子的人。

对这样的人来说,高龄写作不是梦,对你来说,中年写作也可行,只要动笔写,什么时候都不晚。黄永玉是高龄写作的典范,可以鼓励大家的写作信心,看到他九十多岁还在写小说,那我们现在开始写,还不晚,真的不晚。

黄永玉说自己的文学依靠永不枯竭的故乡思维,“故乡这种窝,一辈子牵着人的脑壳,牵住你的心。”湘西凤凰的灵山秀水孕育了沈从文,同样也孕育了怪才黄永玉这枚独一无二的脑壳。

黄永玉从来不相信自己已经90多岁,他还希望有时间能把小说写完,再去玩一玩。

牛人都是终生保持孩童般的求知心态,美国知名的东亚问题专家、哈佛大学荣休教授、著名学者,90岁的傅高义先生前几日去世,他生前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自己还有好多知识没弄懂,还有好多新知识需要去学。

其实,年龄到了一定程度也就是个数字的积累,并无实质性的意义,关键的是心态。学习到了一定程度,却会变成惯性,不学点,不写点,你会觉得自己活得相当的浪费。

所以一定要放弃对年龄的敏感,放弃自设的限制,努力去写。对于真正想写的人来说,什么时候起步都不算晚。

认准写作这件事情,从现在开始认真去做就好了。去死磕、去拼、去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年龄,从来不是开始的限制条件,爱好写作,什么样的年龄起步都不算晚。

02

TWO

人的脑壳像箱子柜子,要装有用东西

黄永玉说:“人的脑壳像箱子柜子,要装有用东西,混账东西塞满,好东西就装不进来了”。

他一辈子,从来都不曾丢下过书本。书就是他的命,甚至比命还重要。八年流浪的过程中,一直揹着木刻板和书,他生命里最重要的两样东西。这是他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他觉得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只有一辈子,多看一本书就多活一辈子。一百本,一千本,一万本,十万本呢?十万本书背后那十万个写书的人呢?都是有滋味的人。有幸成天跟这些人在一起,让人觉得这世界可爱至极。

在少年时代的求学生涯里,他宁可年年留级,也不愿意去学习数理化和英语,而是钟情于文学和艺术知识,诸子百家、诗词歌赋、中外名著,甚至建筑学,他都关注,在小说中,这些知识储备,他取用自如,为文本增色不少。

作为一个写作者,时时注重学习和积累,时时想着去输入,这是写好文章的必由之路。但输入必须是选择性的,不是拾到篮子就是菜,必须只选取自己感兴趣和对自己有用的知识去输入,去积累。

就像黄永玉所说的,人的脑壳是箱子、柜子,是容量有限的,要有装满它的理念,也要有目标性地选取。很多人做事情,样样都会一点,但什么都不精。所谓,“样样精通,样样精松。”知识浩如烟海,你怎么可能都学会,选取一地,专心挖掘,通过有目标的刻意的一万小时训练,让它变成你最擅长的技能,比如写作。

03

T H R E E

世界上的好多事情,只差个耐烦的等待,写作也一样

所谓的意义都是没有意义,要紧的是先做起来。所以在写作实践中,要做行动派,说写作,就立即写起来,坚持写下去,写作之路从来都是如此。

黄永玉说:世界上的好多事情,只差个耐烦的等待而误了自己,写作也一样。他就是极能忍耐之人,他耐得住,等得起,守得好,活得比别人都久,所以,他才可以认真地写自己的故事。 

他12岁,出洞庭,过九江,南昌、安庆、宁国,从上海乘船到厦门;福建六年,厦门、安溪、泉州、德化、永春、仙游、莆田、长乐、福州;求学、求知,交友、成长;经历炮火与逃难,再离开福建去江西……

起初看他的“八年”行旅路线图,不以为意,读那些注解的简单文字,也是无感的。但是,通读小说后,我发现这些行旅的意义,除给予他成长之外,更多的是这个民族的文化人,在流离失所的抗战八年中,如何史诗般地完成个人成长。

那些普通的文化人,坚守理想生命不息奋斗不息;那些被断奶的半大失学小子,奇迹般地完成自己的社会修行;那些固守中国文化基因的老人们,把欣喜的目光和希望,投给每一个有前途的年轻人;那些留洋归来报国无门的知识分子,在自己的家乡捐家财、办教育、收难童、倡文艺、度艰难。

读此书与读《南渡北归》的情感震荡同频,我们可以读到中华民族基因里,那种被称为脊梁的东西,风骨硬朗,侠义大气,不屈不折,让人自豪。

 “心肠要软,骨头要硬。一辈子,靠自己的骨头长肉。”这大约就是中华民族的风骨了,千千万万的人都靠自己的骨头长肉。

好朋友对黄永玉说:“这么远出来,要忍住啊,要经得起忍。”黄永玉的经历,写满了坚持忍耐和等待,也写满了生活的实践性和参与感,世间的人生有一百样,他参与了就是九十九样,所以,他积淀好厚。

但你,若以为因此他就有了写作的捷径,那是不对的,没有什么天才的文章,他也是一个字一个字磨出来的,写作的人都一样。

老人其实很忙,为画展,为无愁河。他说自己老年找到的这份工作原来是个冤家。

“一个人到90岁了还在写4岁、12岁的故事,还有这么漫长的时间要写,恐怕是个悲剧,恐怕写不完。不过,我会坚持写到最后一口气。”

美国畅销书作家斯蒂芬·金说他的小说没有诀窍,就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写成的呀!”

从来没有什么天才,写作的人和跑马拉松的人、盖房子的人一样,都是由点滴的努力汇聚成的。

04

 FOUR

写作里有另一个欢欣的自己,90多岁的老人,写低到尘埃里的故事

对黄永玉来说,写作里有一个欢欣的自己,他才4岁,睁着懵懂的眼睛打量世界,他才12岁,在战火里奔波,四处学习。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写作的过程也是整理自己,快乐自己的过程,借着文字里的浓情和真心,我们真诚反馈自己以厚爱。

黄永玉能如此欢欣自己,是他活过了他的年代的所有人,所以,在同龄人纷纷作古的时候,他却可以放心大胆地把故事写起来,再也不怕谁说什么了。而且他的文章里头有真人,文章后头也有真人,他是在以一个亲历者的身份为他同时代的人,以及与他有过交集或者认识的人,著书立传呢。

他有幸得到弘一法师李叔同的教诲,他们不止见过一面,见了三面,黄永玉撒泼,谈艺,深鞠躬,唱歌……弘一收摄人心、静静的感化之力,少年的惭愧心,黄永玉写得好:“我眼前是一条蛇,要当着老和尚的面把前些天和今天所作所为像一层皮那样蜕去。最好蜕得干干净净。”插图也好,一个少年手持一枝玉兰跟在弘一背后走,两个背影,庄严与谦恭,黄永玉连脚跟都是柔顺的。90多岁的黄老先生,写到这一段,竟是低到尘埃里。

黄永玉是极其会讲故事的人,对知心的人、认识的人,掏心掏肺地讲真故事,对不熟悉的人,编着讲假故事。他的世界,故事多多,近一百年前的生活,借着他的博闻强记和强大的故事力,得以鲜活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让人不服不行。

那些分明的细节,鲜活的故事,纷繁的场景,可爱的人物,着实叫人感动。书中既有风土,也有人情,阅读全书真的感觉像是油灯下一个须发皆白的老人,在那里同你讲人生的故事,并且在故事间时不时冒出一句句人生的哲理。

他说,“人情中间,不留痕迹最好。贴近人情的人,往往是个孤独行者,沉痛与山水之中。“这个老人活透了,所以,字字真言,句句真心,他的故事也是我们体悟自己、开解自己人生的一大法宝。

05

 FIVE

你要走,不要停下来,走就是目的

虽然他那么生活苦,兜里也没有钱,常常陷于没饭吃的边缘,但是他不伤感。全国人都苦,但他苦得有觉知,有奔头,有想头,虽苦犹荣。

《八年》中,12岁孩子的世界,常常面临这样的追问:“你怎么老是留级?你以后怎么办?我要是这样怕早就慌死了。” “你一个湖南小孩子,怎么一个人在我们福建走,以后怎么打算?不慌?““我真为你未来的漫长日子担心,如何是好?”

所以,主人公的出场,一开始就带着悬疑,就带着戏剧,就带着与现实的巨大落差,可是,这个12岁的娃娃,头脑清楚点子清,从来不曾放松自己,从来不曾放过生活,所以他在成长,以比别人快速的方式,同时,他也得到了许多人的恩义的相助和友爱。

接到父母信的时候,他偷偷找个山坡没人的角落哭一场,抹抹眼泪,下山,一切照旧。

奔波八年,他身上从来没有超过几块钱,这里混几口,那里住一段,做事情,求生存,这种顽强的力量,放在现在人的身上,早就放弃了。可是,他顽强得像沱江里一条大鱼,卖力地游呀游,向着目标,向着生存 。

时代如核桃,是“隔”的,有不同时空的隔膜,但是,人性如核桃仁的营养和构成,它是永远香甜的。写作也是写人性,写那些大愁苦大悲凉下的温暖人性。这也是黄老教给我的最大的方法论。

“无愁河”里的世界,是现实的白描的世界,带着理想气质与温暖人心的情愫。“八年”一多半时间在福建,这个“海滨邹鲁”,正在打开对外交流的大门,作者的记叙中,除了对个人生活的纪念,更有对一个理想社会的探索与思考,一种对人与人美善关系的打捞。让每个人做自己,做自己的事,说起来简单,这里有深刻的人性宽容与文化宽容。想到吗,在一个流浪儿的战乱记忆中,含藏这样的深情与抱负。真是无畏的行旅啊!

一边努力向前活,一边挥刀断舍离。黄永玉说:我不会在过去的痛苦和未来的痛苦中停留太久。我是个过目不忘的“离恨天”,在情感正反两方面都没有郁结。所以,他放得开,走得快,也走得好。

小说里,通篇的洗涤与回归,所有的人与人的素面相见,天地万物以本来的样子诚实可亲地现于眼前。 他打开,完全地打开了,他冲破了时空局限,与生命诚实相对,嘻嘻而笑。

“猫走了,笑还在”。在写作的世界里,神与趣永远都在,渡人与渡己同在,爱与被爱同在。

END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