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的家长里短(23)

“职场姐”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自不必多说,仅人与人之间的称谓之多那是让西洋人懵圈的。

不知从哪一年开始,“姐””这个称谓以其温良、恭顺、亲和、接地气等特质迅速流行在各行各业,尤其是职场之中。

在职场中,此“姐”非彼“姐”。即,她区别于在家庭中以年龄排序得来的物理地位,“职场姐”不仅有以年龄排资论辈的江湖地位,还包含着除年龄之外的阅历、经验、亲和力甚至于能力等隐性指标在里面。

没办法,某词(不敢罗列,怕被系统和谐了此文会发不出去)被网络搞坏后,“女士”的称谓比较西化且又太正式,国人于是对“姐”的称谓智慧地拓展为“姐姐”、“姐”、“老姐姐”、“小姐姐”、“小妹妹”等。因而在职场中,被人称之为“姐”时,千万不要多想,那真的是褒义之词。

年前,我有幸被借调到本地最大的机关工作几周。去之前惴惴不安,自觉能力有限,去那样的机关如何胜任工作?可别给单位和自己丢脸了。正式去那里上班之前,压根没想到过如何称谓这一层。

当与借调科室负责人正式见面后,大家相互寒暄之时,看到对方都十分年轻的面孔,听到他们亲切地称呼我的职务时,我浑身不自在——在这个大机关,我那职务有些敏感啦!灵机一动道:“在这里还是不要称我**了,我比你们年长几岁,你们就叫我......”,我还没说完呢,年轻的负责人已经热络地称我为“陆姐”了。啧啧,人家大机关里的人就是活套。

想起刚参加工作时,在机关里听到别人称一些看上去年纪稍大点的女同事们为“姓氏+姐”,于是也跟着别人这么叫。结果有一天被老领导批评了,理由是:在上班时不要“哥哥”、“姐姐”的叫,这是单位不是家!

那应该怎么称呼?有职务的当然好,没有职务的怎么称呼?反复对比后,还是“家庭式”的称呼比较好。

比如,我一直称呼我的前任为“张姨”,她的年龄的确够当我“姨”的了,我可不敢像老领导们那样叫她“老张”。张姨在我参加工作一年后光荣退休了,前年春节前慰问老同志时,我这一组慰问对象中正好有张姨,我们相见时很激动,我依然称她为“张姨”,她依然称我为“小陆”。

这些年,那些称我为“小陆”的“姨”、“叔”、“姐”等前辈陆续退休了,尽管也有人继续称我为“小陆”,但我也开始被更多的后来者称为“姐”。称谓的改变让岁月的质感就那么清晰地显现了出来,其中有温情,也不乏沧桑。当有些年长我一点的同事偶而也戏称我为“陆姐”时,我翻个白眼回道“*爷”,然后大家哈哈大笑,大有英雄相惜、江湖再见的味道。

那天和我同借调到大机关的另一位“姐”私聊时感叹:长江后浪推前浪,从业这些年眨眼间我们从“小妹妹”成为“职场姐”,再眨眨眼该晋升为“职场姨”了吧,那会儿真的是不能再被借调了,尽管被借调也是一种荣幸,是对你工作能力的变相认可,只是,廉颇老矣,岁月无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