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提起陕西人,我第一个想到的是丰富的面食,比如biang biang面、凉皮肉夹馍等,或者说蹲在犄角旮旯里吃面的习惯,到了冬天,大碗宽面外加一瓶啤酒,也是很开心的说。

关于文学,我读过很多人的作品,但是我对路遥的印象很模糊,因为他并不是我特别喜欢的那种文学风格,我对他的了解就像《我渴望投入沉重:路遥年谱》这本书的封面一样,一个模糊大概的印象。

路遥只是他的笔名,他的本命为王卫国,这本《路遥年谱》根据路遥的一生讲述了陕西的变化,以及路遥对文学版图的贡献。

很多学者在研究一个作家的时候,会研究他的出生地,也就是他的故乡,故乡对于作家来说,是第二个母亲,尤其是文学类的作家,故乡的风土人情就是他们灵感的来源。

当然,路遥从小生活的地方或许会很艰苦,不过艺术薰陶却一点都没少,路遥的母亲虽然来自农村,确有一副好嗓子,是村里有名的歌手,他本家的“五叔”喜欢说“古朝”,原生态的音乐和独特文化的薰陶下,培育了路遥独特的文学态度。

文化和文化是相通的,在《这个杀手不太冷》里,有这样一句话:

Is life always this hard,or is it just when you are a kid?

Always like this.

(人生总是那么痛苦吗?还是只有小时候是这样?  总是如此。)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借着人物孙少平,说出了他对人生的定义:

人活着,就得随时苦难!

路遥早起的苦难生活,都是生活环境给予的,这种苦难带给他的伤痕,成了他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

当然,对于一个人来说,有苦难肯定也有温暖,在路遥的一生里,他的温暖最早来自于奶奶的关爱,那个坐在炕头上面露慈祥微笑的老人,便是他年少的光。

虽然路遥家境贫寒,但他还是如愿上了学,因为他家子女众多,没过多久路遥父亲就把他过继给了他的哥哥,七八岁对于路遥而言,虽然还小,想要跟着自己的父母,他也更想上学,当时奶奶也在大伯家里,加之伯父母对路遥很好,路遥很快适应了这里的生活。

因为独特的经历和生活背景,所以路遥只有一个,在这本《我渴望投入沉重:路遥年谱》里,讲述了路遥从出生到43岁的人生经历,其中有苦有甜。

他是不幸的,从小就要承受饥饿困苦,他又是幸运的,奶奶和大伯家对他很好,他也上了学,我们可以在他的成长中看到他文学中的影子,却无法在复制这么一个人,因为一个人写作风格不仅仅是外在环境影响下形成的,他的思维逻辑以及世界观往往也会夹杂在作品人物中,或者说,我们在看一部小说或者散文时,我们看的也是作者的思想以及对写作的态度。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