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Ⅱ《安娜.卡列尼娜》上 列夫.托尔斯泰

书籍:《安娜.卡列尼娜》上  列夫.托尔斯泰【俄】

阅读时间:2021年1月5日

字数:450千

好看指数:小说—5星

万事开头难,写文亦然,写这类大部头的读后感就更是难上加难了,但是作为在某些方面特别强迫症的人,不写完就没法接着看下一本。

拿到此书,背后有着7位大咖的“名家推荐”语,就特别喜欢余华,诚如余华所言,“什么是经典作品?那就是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的读者,都可以在这些作品里读到自己的感受,好比是在别人的镜子里看到自己的形象。”

说的太贴切了,“一千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一千个读安娜的读者里就有那么一千个迥异的灵魂在此书里游走……

这套书虽然早就在书架上待着,但正是看了火大的一些文章有了好奇心,产生了阅读的兴趣,才正式从书架上走了下来。

此书的内涵细品其实极为丰富,一开始仅仅是被安娜的故事线吸引,想知道故事的结局到底如何?名著岂是如此之狭隘?越品,发现该书涉猎很广,从政治到婚姻到爱情;从商业到农业到……都有许多你可以get的点。

只不过,听人说话也好,看书也好,我们往往在寻找贴近着我们想要知道和感兴趣的那部分而已。因此,本书是什么让我如此感兴趣?

一定是人物!不得不佩服托尔斯泰,怎么跟茨威格一样牛,把各色人物各种心理活动怎么表述的那么惟妙惟肖,如此生动,特别有代入感,仿佛你都能感受到他们的那些极为细腻的情绪。

一开始我是被安娜吸引的,毕竟安娜年轻活力貌美,跟情人伏伦斯基的交往,伏伦斯基的那种激情、热情很有感染力……慢慢的,你其实越来越感觉最没吸引力的安娜的丈夫卡列宁所吸引,是他的人吗?NO,缺乏情调,标准的“正确”先生,令人很难形容,吸引人的是卡列宁在面对安娜出轨事宜上的种种心理变化和表现,特别有意思。

从觉得特别冷血,考虑问题只想到自己的身份、地位、颜面等到慢慢表现出来的那种“宽宏大量”,饶恕的那种自我心灵升华,诶,你会觉得这种心理特别微妙,太有意思了。身边人都惊呆了,对妻子出轨的宽恕、对情人孩子的悉心照料,他到底怎么想的?又是如何在前一秒还想着安娜死,后一面就原谅了?

在现实面前,安娜和伏伦斯基的一番折腾,忽然就失去了吸引力,这种感情,犹如钢丝上行走……但凡情感,都是极其复杂的,有时候激情澎湃如泉涌;有时候,因为一些些小的情绪变动,就立马烟消云散,变得理性十足。这,毕竟比较虚空,有时甚至像自己情感的意淫罢了。

突然就对卡列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非常期待下部会出现怎么样的情节和心理动态。此外,我很喜欢列文,就是一股清流,农场里坚守着自己的这一片净土,情感也好、事业也好,非常纯粹,所有的情感都是那么炽烈和质朴,就特别喜欢。

另外一些油腻的男子就不想提及,只不过那一些故事对照着现实,非常感慨。如,开篇提到的陶丽的境遇,我脑海中一下想到的就是我的大表姐和姐夫,每逢过年就是吵架,姐夫外面有人,女方说只要你外面搞干净要不然离婚,男方一哭二跪的打死不离婚但是外面也断不干净……跟陶丽和丈夫一模一样,婚坚决不离,但是外面我需要彩旗飘飘,也不可能断。

这就说明这是一种常见的状态,怎么破?怎么想?从男方思考,看了那么多火大的案例,男人是趋利避害的动物,感情中算的门儿清,因为婚外情而离婚的那是极少极少,只要是离的一定不是因为婚外情而是本身婚姻就有问题。从女方来说,有孩子、没工作我拿什么离婚?离婚后孩子怎么办?自己怎么办?正是因为没有退路,那就只能委曲求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要不然怎么办?死磕反正也磕不回男人的心,家中红旗不倒,家外彩旗飘飘是主旨。所以,女人啊,得清醒点,不能上头,需要以强大的理性作为支撑。

再者,作为男人女人同样的,只要婚姻中有较为舒适的自由度和一定空间,都乐于安在其中,不求多么好,不坏就行了,也就那么回事……

情感的美好,很多时候也许是真的,更多时候可能只是一个人意淫时的狂欢……

期待下部的精彩

暂且到此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