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潭秋月(古桐城八景之一)

練潭,位於桐城東南隅的菜籽湖畔。

它的北邊有大橫山、小橫山,綿亙如臥龍,南面的練潭河在練潭的下街頭打彎後東流入湖。河彎處有一形似龍頭的巨石突入河心,迫使湍息的河流不得不在此迴旋激盪,天長日久,形成一個大深潭。

突入河心的巨石,名曰龍頭石,石下深潭幽邃寒碧,澄淨如練,集鎮傍潭而建,即名爲“練潭”。

或曰:明代著名學者王守仁到此遊歷,曾寫下“春山出孤月,寒潭淨如練”詩句,練潭以此得名。

古時,練潭這個地方處於安慶到北京的驛道上,南距 安慶城、北距桐城縣城均爲30公里。

明成化二年(1466) , 桐城知縣陳勉在此建驛館,逐漸發展成爲一個水陸交通便利的重鎮。

清道光時期,在此設巡檢司,與樅陽、湯溝、孔城並列爲桐城四大名鎮。

“練潭秋月”, 曾被列爲桐城縣八景之一。每當秋高氣爽,夜空如洗,明月在天,加上氣候和水文條件適宜,龍頭石下的深潭便同時可見十幾個皎潔月影;試擲一石,碎月滿潭,銀海浮金。有人寫詩讚雲:“冰輪秋浸碧潭寒,水府人間好共看。猶似驪珠見波底,料應驚起老龍蟠。”

清代著名詩人黃仲則亦有詩描繪練潭勝景雲:“落日銜孤峯,餘彩散退甸。嫋嫋川上霞,瀠洄映練潭。”

清桐城詩人姚興泉更熱情地寫道:“桐城好,幽絕練潭秋,沙澄極浦浮空渡,月掛空亭系釣舟,水驛夜鳴騶。”

詩中所云“空亭”, 是指建於潭畔的秋月亭。過去,鎮上人和附近鄉民常登亭望月、納涼,文人雅士也常在此賞月賦詩,流連忘返。晚清,亭毀於兵火。

由於興修水利,大河改道南移,“練潭秋月”只剩下了美好的傳說。然而,水碧山青,自有新的詩情與畫意。

橫跨練潭河的練潭大橋於1982年2月竣工,大橋長279.9米,在河道當中共建有7個橋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