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籽、茶樹、茶油

茶油,對於很多人都陌生,我寫家鄉豆油餅的文章時還有網友問過茶油是什麼油呢。

我的家鄉(湖南常寧)種植茶樹歷史悠久,從我記事起喫的就是茶油,計劃經濟年代,每人每月2市兩茶油的定量。

我所在礦山地處丘陵,自古就是茶油之鄉,周邊農村都有茶樹。每年初冬時節,漫山遍野的白色茶花,爲淒冷的冬天帶來生機。

到了春季,茶樹換新葉,長出來的茶片厚厚的,嫩嫩的,小時候我們經常會去山上摘茶片喫,甜甜的,也有酸澀的。小夥們用稻草杆自制成吸管,吮吸茶花心蕊裏的花蜜,那個甜啊!

茶油據說是所有食用油中最好的食用油,因爲產量銳減,油價逐年攀升,與其它物價比起來,茶油的價格已經讓我們望塵莫及了。

茶籽每年的10初開始採摘,成熟後採摘時間很短,要求在幾天多則十幾天就要全部摘完,否則都會掉下去。

我上中學時學校還會統一放農忙假,讓農村學生們回家幫助大人們摘茶籽(我們也能跟着蹭幾天假)。

現在更是全縣統一開山摘茶籽,這樣避免那些地緣邊界不是很清楚的鄉鎮、村組互相扯皮吵架。

我們雖然不是農村子弟,但小的時候,也跟着大人們去“撿”過茶籽。

三年自然災害時期,茶油收穫季節,礦區的家屬就會成羣結隊的去周邊農村“撿茶籽”。

茶籽成熟後,會有一些早熟仔掉在地上,家屬們就去撿地上的茶籽。

但很多時候都會趁人不注意從樹上摘下一些茶籽裝在揹簍裏,如果被村民發現了難免會有爭吵。

當知青下放的公社,屬於當地的山區,海拔要比其它地方高一些,茶樹野生在高山上,採摘茶籽就很艱難了。

每天早上跟着社員們揹着揹簍,有的還要挑着籮筐,婦女孩子們採摘後集中倒在籮筐裏,由男人們挑回村子。

爲了能夠摘取樹尖上的茶籽,有時候要爬到樹上,甚至劃破衣服,刮破手腳,這時纔是我真正體會摘茶仔的過程。

枯死的茶樹做柴火那可是上等材料,我們下放的生產隊在深山老林,每年都會燒木炭賣錢,那時候沒有什麼收入只能靠山喫山,茶樹燒出來的木炭會更好燃燒。

深秋時節,茶籽晾曬在禾坪,茶籽破殼后里面的仔纔是用來榨油的。而我每天收工後都會去撿茶籽殼,那可是助燃的好東西。

我們燒的柴火多是溼柴,一來沒地方堆放,二來沒有體力砍回大柴。做飯老是燒不着火,有了這些茶籽殼,那火可以燒得旺旺的。

撿的茶籽殼直到我離開生產隊招工走了還剩下那麼多,可想我是撿了多少啊!

茶樹需要打理,每年都要鬆土除草。農業社時期,生產隊會組織社員管理茶樹。

不過在我下放的農村由於地勢太高,雜樹太多包圍了茶樹,別說除草鬆土,就是摘茶籽都有風險。所以到後來那些可憐的茶樹就都自生自滅了。

榨完油以後的茶枯(就是廢渣),也有用武之地。可以做肥料(這可是上等好肥料),老一輩人還用來洗頭髮,據說洗了後頭發滑溜烏黑。

還有用來洗被子蚊帳,不過不是現在的尼龍蚊帳也不是棉紗蚊帳,而是苧麻蚊帳(這個工藝早已失傳)。

那時候家家都會有苧麻織成的蚊帳,用茶枯泡水浸泡蚊帳,洗完後蚊帳會變白,估計應該就跟漂白粉的成分相似吧。

我這樣列舉後你是否覺得茶籽茶樹全身都是寶?的確如此。

不過如今的茶油已經成“奢侈品”了,65、70元一斤的食用油。我們家有20多年沒有再買過茶油了,大多數普通家庭一年也就買個1-20斤,拿來炸魚喫,還別說,茶油炸魚那味道硬是不一樣。

  雖然家鄉擴大了茶油的種植面積,規模化生產茶油。但是茶油生長期長,產量有限,如今早不是計劃經濟時代了,這些產品已經銷往全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