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我所知道的汉朝》第六十七章 周勃蒙冤

周勃在封地的生活,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如临大敌。

没错,这就是他每天的生活。

虽然他不想过这样的生活,但经过刘恒的一次次打压,他的心态彻底发生变化。在回到封地绛县的一年多时间里,每当河东郡守、郡尉巡视各县到绛城之时,周勃自己害怕被杀,常披甲胄(类似于现代战争中的防弹服,),让家里人拿着武器去见,以防不测。

有很多人对周勃的这种做法感到不理解,如果刘恒真想对你动手,你做这些有什么用?凭着自己的勇猛和区区几个家丁能抵挡住正规的士兵?

其实我们都没有理解到当时周勃的想法,他所做的这一切他也知道是无用,但他只想保住一样东西——尊严!

我可以去死,但绝不能死在这些小官手里。我是曾经的丞相,我只要尊严!

但他不知道,做为臣子,尊严是皇帝给的,一旦遭到皇帝的抛弃,任何的尊严都会被践踏。

刘恒看清了他,他却没有看清刘恒。

悲剧也就此上演!

没过多久,有人举报周勃造反,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无中生有,强加之罪,但所有人都保持了沉默,包括刘恒。

他被交给了廷尉,廷尉又把他送往了长安受审,这个时候周勃真的害怕了,他知道被押往长安意味着什么,证明谋反罪名已经成立。不但是他,恐怕还会被祸及三族。

让他难以忍受的是角色的变换,在牢狱中,他只是一个罪犯,不再是那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受人敬仰的丞相,连普通人都不是。更让他痛不欲生的是他还受尽了狱吏的欺凌和羞辱。曾经为了保住那一丝尊严,他选择了反抗,而在这绝望的时候,他不得不低下了高贵的头!他传话给家人,拿出了千金送给了狱吏,以求得一个出路!

这一刻是他最后的救赎,也是对现实无奈的妥协。

曾经他瞧不上眼的狱吏却成了他的救命稻草,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这个狱吏收了钱,还真给办事,他给周勃指了一条路—“请公主作证!”

原来周勃的长子周胜娶的是刘恒的女儿,也就是说公主是周勃的儿媳妇。

既然被告造反,那起码家里人得知道吧,而公主就是家里人,她出来作证,不就没事了吗?

但这件事狱吏还是想简单了。

人的地位决定了高度,而高度又决定了眼界。

狱吏又怎能看到最深的一面?

周勃的造反,谁都知道是无中生有,难道刘恒就不知道?既然知道,公主作证还有那么重要吗?

刘恒的真实用意其实也不是想置周勃于死地,而是想打压。

不要以为你迎立就能为所欲为,我的上台是顺应天意,天经地义,我做皇帝不是因为你,而是靠天靠地靠我自己!

打压周勃也是给自己最好的正名机会!

周勃没有真正领会刘恒的意图,他看似很危险,

其实很安全!这时候只需要一个台阶,让刘恒走下去。他就会逢凶化吉。

真正救他的人终于出现了!

刘恒的舅舅—薄昭。

这世上没有会真心帮你,要不你有价值,要不会得到利益。薄昭也不例外,周勃把所有的赠封首赐的财物统统给了薄昭,虽然史书中没有详细记载这些财物的价值,但周勃一个开国元勋,迎立功臣,他所受的奖赏可想而知。

有钱能使鬼推磨,薄昭得到好处,立即找到了姐姐薄太后,薄太后当然知道周勃不可能造反,在刘恒上朝的时候,她抓起头巾向文帝掷去,生气的问刘恒:“绛侯身挂皇帝赐给的印玺,在北军率领军队,不在那时谋反,如今身居一个小县,反倒要谋反吗?”(绛侯绾皇帝玺,将兵于北军,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顾欲反邪?)

此事就此作罢,周勃被放出狱,恢复爵位和封邑。周勃出狱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吾尝将百万军,然安知狱吏之贵乎!”(我曾经率领百万大军,然而现在才知道狱吏的尊贵呀!”)

他到现在都不明白,不是狱吏尊贵,而是皇帝想让谁尊贵他就能尊贵!

周勃在被释放出来不久,公元前169年病逝!

一代名将在郁郁寡欢中走完了他一生!

周勃这个人早年跟随刘邦东征西战,为西汉建国立下赫赫战功,刘邦称帝后,周勃又转战南北,平叛燕王臧荼、韩王信、陈豨、和燕王卢绾。在吕后死后,又是他力挽狂澜,诛杀诸吕,迎立刘恒,稳定大局。可以说周勃是西汉第一功臣。

但这些军功章是荣誉,也是一种威胁。

看看功高震主的韩信,就明白周勃的下场还算不错的。

他在不适合自己的位置上做了不适合事!

就这么简单!

《道德经》说“生而无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很可惜,周勃到死也没明白这个道理!

他的这种性格缺陷直接影响了下一代,几十年以后,他的次子蒙冤入狱,绝食自尽身亡,他就是汉景帝时期的大将军——周亚夫!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