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抱愧山西

在十九世紀乃至以前相當長的時期內,中國最富有的省份是山西。山西,是當時中國的金融貿易中心。

在山西最紅火的年代,財富的中心並不在省會太原,而在平遙、祁縣和太古,其中以平遙爲最。平遙街上中國第一家專營異地匯兌和存放款業務的“票號”——大名鼎鼎的“日昇昌”,是今天中國大地上各式銀行的“鄉下外祖父”。

山西自然條件並不好,沒有太多物產,經商的洪流從這裏捲起,恰恰是因爲這一帶客觀環境欠佳。這裏的人們很特別地把迷惘的目光投向家鄉之外的遼闊天地,試圖走出一條擺脫貧苦的大道。“走西口”便是他們首要的選擇。

在走西口的隊伍中,走出了一個來自祁縣喬家堡村的貧苦青年,他就是喬貴發。就是他,開創了喬家大院的最初家業。喬貴發和他的後代所開設的“復盛公”商號,奠定 整整一個包頭市的商業基礎,當時出現了一句民諺:“先有復盛公,後有包頭城。”喬貴發,也成了一座偌大的城市,一種宏偉的文明的締造者。

山西商人全方位的成功,與他們良好的人格素質有關:坦然從商;目光遠大;講究信義;嚴於管理。不過,他們的人格素質中也還有脆弱的一面。他們的行爲缺少高層理性力量的支撐,他們的成功沒有被賦予雄辯的歷史理由。

幾乎所有的文化學者都一直在躲避他們。總之,是歷史,是時代,是環境,使他們沒能成爲歷史意志的覺悟者,他們只是一撥精神貧乏的富豪,一批在根本性的大問題上還不能掌握得住自己的掌櫃。所以,他們在風光數百年之後終於困頓、迷亂、內耗、敗落。

當然,山西商人敗落的原因還有社會歷史因素。中國近代社會的極度動盪,讓他們逐漸走上末路。

中國文人學士鄙視貧窮,又鄙視富裕,更鄙視商業,尤其鄙視農民出身的經商隊伍。因而,山西商人雖創造過中國最龐大的財富,在中國文人浩如煙海的著作中,卻沒有留下什麼記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