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用绣花针穿出的中国故事

盼望着,盼望着,流浪的脚步近了。

对于中国科幻迷来讲,其实一直有一个心结是关于《三体》的。

我们看了《三体》那么多遍,谁没有幻想过有一天《三体》能被拍成电影呢?但一直有一个杞人忧天的矛盾摆在眼前:是选择美国团队拍呢,还是中国团队拍?中国人拍,担心拍不出大刘宇宙恢弘奇绝的想象;美国人拍,担心拍不出中国科幻家国天下的精神内核。

后来听说,国产《三体》流产了,普天同庆。

现在,《流浪地球》历时四年另辟蹊径横空出世,纯中国制造。看完惊叹其大格局大手笔大场面,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希望。

我把它比喻为用绣花针穿出的中国故事,以下内容涉及剧透,但应该不影响观影,可以谨慎观看。

绣花针有三个特点,一是细,二是硬,三是中国特色。电影《流浪地球》兼具了这三个特点。


首先说细

我们为什么担心中国团队拍不出好莱坞效果?一是没有精彩的科幻故事;二是没有高水准的拍摄团队。

有了大刘,我们就有了精彩的故事的保障。《流浪地球》原著本就非常精彩,还记得去年看完之后久久不能平静的心情。

即使是为了电影冲突需要重新创作,但由大刘执笔,就根本无需担心。

剩下的担忧全部来自主创团队的拍摄水准了。即使是之前刷了无数遍预告片,还是替他们捏了一把一把的汗。

有炒战狼吴京冷饭的端倪,有卖大刘粉丝情怀的嫌疑,还给自己贴上“中国第一部硬核科幻片”的标签,要脸不要脸?

直到我坐到了电影院第五排一个别人挑剩的角落里,小心翼翼地带上3D眼镜,内心不由自主地开始喊:“我c!我c!”

眼角有些湿润地想,导演你不是不要脸,你是连脑子一起都扔了。

预告片真不是那么剪的啊!不能把最牛*的镜头全藏正片里,把一些无关紧要的堆砌成一段预告片啊。

放下激动的内心,回归一下剧情。剧情其实在原著的基础上,简单而略显老套,我来一段RAP简单介绍一下:

呦~呦!未来某一天,太阳要变大,随时可能会炸,就问问人类,你们害不害怕?

你说害怕?那就跟我一起想办法。

人们躲到了地下,给地球装上发动机,排空直上一万米,计划着用2500年的时间带着地球冲出太阳系。

路过木星大胖砸,流浪计划要抓瞎。幸好中国有一队人和宇航父子仨,齐心协力舍生忘死炸了木星救下地球奔向我们崭新的家。

耶!

根据好莱坞经典《故事》教材的观点,这可以说是一部中规中矩的科幻灾难片。剩下的,就跟咱们绣花的基本功夫一样,观感好不好,完全看细节。

从影片一开始,冰天雪地的未来世界中恢弘的行星发动机就一览无余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每一帧都宏大到窒息,精美到窒息。恨不得一帧一帧地过目才能饱览其中的气象万千。借一张网友从画面中提炼的地标,每一个细小的碎片都有出处,完全体现了剧组的用心雕琢。

接着,一个长镜头从男主刘启的卡车开始,掠过地面巨多的卡车,从挖掘机形成的钢铁森林中穿过,升到比珠峰还要高一千多米的发动机喷口进入太空,是一镜飞出九天外的精美和震撼。

再后来,就是一个场景接一个场景的铺陈,大到我们能在《火星救援》里看到的浩瀚星空图,能在《星际穿越》里看到的空间站质感,小到我们哪部科幻片都没见过的球形方向盘(为什么是个球?因为我们可以盘它!),小到我们肯定在别的科幻片里见过的失重画面……每一个场景都可比肩好莱坞水平。

一直有两个词在脑海里萦绕,真实感完成度,做得很足。看到恢弘里的动人细节就知道,中国科幻电影里程碑,这次妥了。

其次是硬。

中国之前其实尝试过所谓的科幻片,但基本都是打着科幻的外衣,一堆俊男靓女尬聊谈恋爱而已。

重申一下,《流浪地球》没有感情戏!

原著里已经把男女之情描写得滑稽可笑极了,比如男主爸爸看上了男主的小学老师黎星,当面告诉他妈妈要跟黎星过日子,她妈妈欣然同意了,两个月后又回来开开心心地重新生活在一起。在事关生死的末日,人们是不会在事关生死之外的事情上浪费时间的。

电影里直接就没出现感情戏,取而代之的是浓浓的亲情,架构完全是大刘式的硬核科幻设定。

有不少冷静的观众会提出,太阳短时间不会氦闪、地球无法加速到第二速度逃逸出太阳系、木星大气层无法点燃等等问题,但欣喜地是,这些问题的提出也是在科学的框架内的,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电影是在科学的语境下进行设定的。

对于以上问题,在原著中有长长的解释,偶然的因素怎么可控呢?太阳稳定供能46亿年,谁知道哪一天突然出现失调向红矮星转化

地球的加速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绕着太阳转很多圈,逐步地改变轨道的形状,从圆形轨道变成一个扁扁的椭圆轨道,最终逃离太阳的引力束缚,物理学基本定律尚未阻止人类带着地球脱离太阳系。

木星点燃这个就更不可控了,谁知道火星捕获地球大气层以后吸收了多少氧气,谁知道点燃的是局部多少范围的氢气,看结局应该也不是整个木星。偶然因素这种事,蝴蝶扇一扇翅膀,一切皆有可能,科幻电影就是把微乎其微的可能性放大来呈现戏剧性的,《星际穿越》最后还不是有驾驶飞船冲黑洞的脑洞。


就《流浪地球》原著而言,是个冷酷严峻的故事,有对死亡的恐惧,对信念的坚守和对未来的希望。但通过电影的重组和再创造,截取了逃逸时代绕过木星获取加速的一个阶段,将其全景式放大。展现了全人类共同竭尽全力拯救地球的故事,战狼虽在,没有极端爱国、没有沙文主义

地球流浪线路跟三体正好完全相反,全人类团结一心带着地球共赴半人马座。当刘培强驾驶空间站驶向木星大气层的时,操作系统语音:前进三!三体粉估计会集体泪目,这分明就是章北海啊。

最后说中国特色。

中国特色第一观:终于能毁自己国家的地标了!

科幻粉每次看到妇联毁纽约、独立日毁白宫、碟中谍毁克里姆林宫、变形金刚毁金字塔、后天毁悉尼歌剧院……我们是多么地羡慕,外星人咋不来炸上海毁北京啊(这句话听着有点怪)。这次终于等到了。

3000张概念设计图、8000张分镜头、10000件道具制作、100000延展平米实景搭建,给我们呈现的就是花式毁中国,上海从东方明珠塔到中心大厦再到环球金融中心,全部冻结在了冰天雪地里。

中国特色第二观:终于不用听科幻大片里蹩脚的中文了!

凡是所谓鼓吹有中国元素的好莱坞大片,无非是找几个陌生的亚洲面孔,说几句中国人都听不懂的中国话。或者找几个中国明星,说几句英文甚至镜头一闪不说话。

传统记忆里,国外科幻大片要是说中文,那就肯定是一口译制腔:“哦,我亲爱的杰克,快离开这该死的木星!”

这次来了,全程国语为主。原本我们会怀疑,科幻片不说英文会不“洋气”,会不像科幻片。看完之后,完全没任何违和感,一个中国故事,用字正腔圆的国语天衣无缝!

中国特色第三观:故事的核心,完全来自中国。

首先从开头风化的福字、地下城的年味、安全生产的标语、运输车启动的提示语“北京市第三区交通委提醒您: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俩行泪。”满满的只有中国人才能看懂的笑点和泪点。

其次在中国古代故事语境里,十个太阳热?射他!山大挡出路?挖他!总之,世世代代百折不挠保卫家园就对了。

所以太阳要爆炸,没有某个超能力英雄挺身而出、没有某个吊炸天团队惊天逆转、没有开诺亚方舟抛弃地球逃向宇宙深处,我们要带上地球一起流浪!哪怕时间需要2500年,要一百代人!这样对家的留恋,对时间的信心,是一个经历五千年的文明才能写的故事。

还有“饱和式救援”这个概念让人眼前一亮。再没有孤胆英雄,5000台发动机共运送76000个火石,派出402600人,电影展示的只是一个小队的舍生忘死迎来的奇迹,并不时展示背后全人类的共同努力。

为了家园为了地球,不惜一切代价。钢铁般的冷静和熔岩般的热血,这也很中国。


冷静下来后,自来水还有个批评的话也不得不讲:

小破球把中国科幻电影的起点整这么高,让后来人怎么活?

情节过于煽情,瑕不掩瑜,毕竟贺岁档全家欢电影,剧组也是要吃饭的。

《流浪地球》目前是一枝独绣,希望未来别成为中国科幻电影的一枝独秀。

ps:目前网上还在找不到精美的剧照,配图多为海报。欲享视觉盛宴,请移步影院,前进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