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的王人鎮


我家住在鄉下,王人鎮離我家有七八里地的路程。因爲我大姑家就住在王人鎮上,我對王人鎮從小就有很深的記憶。

小時候,記得父親總喜歡帶着我到王人集市上去趕集。那時候還是王人區,我們同屬於王人區的。後來撤區劃鎮之後,我們村就被劃爲鞏店鎮了,因爲我們村在鞏店和王人的交界處,離鞏店鎮沒有離王人鎮近。我們村子裏的人趕集,都會去離我們村比較近的王人鎮的。每次父親都是讓我待在集鎮上的大姑家裏,他一個人就在集鎮上購買點農具或是種子、農藥、化肥。

那時小鎮上的房子,大多都是青磚黛瓦或是紅磚黛瓦的房子。只有鎮上的醫院和政府機關大院裏,有少許的兩層樓房。

一條南北相連的阜渦路,從王人鎮的鎮中心穿過,在阜渦路旁,是一條古條的阜渦河,河面上有一座古老的老木橋,大姑家就住在老木橋的橋頭。小時候每次到大姑家,不是在阜渦路旁看南來北往的汽車,就是在老木橋下玩耍。

每到夏天來臨的時候,老木橋下是夏天乘涼的好去處。我和鎮上的孩子們一起,在老木橋下清澈的河水中,玩水,乘涼,嬉戲。

大姑一直在集鎮上做着手工饅頭賣,她用自己的雙手,創造着未來也創造着財富。大姑和大姑父一共生養了七個兒女,在大姑的兒女中,最大的表姐只比我的父親小一歲,最小的表哥只比我們大幾歲。

在我到集鎮上大姑家上學的時候,大姑家的七個子女都已經全部成家。那時大姑和姑父還在做着手工饅頭賣,有次我五點多鐘起牀,大姑已經蒸好了一鍋的饅頭。每天大姑和姑父,都是凌晨三點多鐘起牀,和麪,揉麪,做饅頭,生火,蒸饅頭。每一個饅頭不知在大姑手裏揉上多少遍纔算做好一個饅頭。大姑做的手工饅頭,不僅非常的筋道,而且每個蒸熟的饅頭都像花捲一樣,喫起來一層一層的。

大姑和姑父一輩子靠蒸饅頭賣,不僅蓋了一排門面房,還蓋了一些住房。奶奶在世的時候,每到小鎮上逢會,小鎮上的表哥表姐都會接奶奶到大姑家住上一段時間的。

在大姑和姑父在世的時候,我們每次回家都要先經過大姑家的,一到大姑家,就能感受到家的氣息,也能感受到小鎮上的煙火氣息。不僅僅是因爲大姑做的手工饅頭好喫,大姑炒的每一道菜,燉的每一道湯,也都非常適合我們的口味。

王人鎮先前叫王老人集。王老人集在古時候叫西城集,後來爲什麼改叫王老人集?這裏面有一個傳說故事。 有一年,潁州知州到城北巡察,來到西城集這個地方。他見到一位白髮老人,向這位老人瞭解當地的民風民情和生產情況。這位老人說,你要問這些事,我說不清楚,請到家裏問問我父親。知州隨他到了家裏,找到他的父親,老人的父親說,你問的這些事我也說不清,我去請我的父親去。不一會兒,請來個年紀更大的老人。這位老人童顏鶴髮,一尺多長的白鬚飄在胸前,耳不聾,眼不花,行動快捷,說話清楚,對知州所問對答如流,博得知州滿心歡喜。

當知州問了他的高壽以後又問道:你家祖孫三代都是這樣高壽,有什麼祕訣嗎?老人說:我家有一口古井,世代飲用。於是便把知州帶到井邊,打上一桶水讓知州品嚐。知州喝了一口,連連點頭稱讚。老人說,我們全家無病無災,延年長壽,可能與這井水有關。知州這次北巡,認爲是重大發現,當得知老人姓王時,便尊敬地說道:你可以稱爲“王老人”了。於是,王老人的名字便傳揚開去,西城集也慢慢被人叫做王老人集了。

如今的王人鎮,到處到是樓房林立,只有大表姐還住在先前蓋的瓦房裏。每次回家經過鎮上去看望大表姐時,雖然從來沒有在大表姐家喫過飯,可每次看到熱心善良的大表姐,從大表姐身上總能感受到一些大姑在世時的親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