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要略》筆記27|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第七/基本概念

這一篇專門講肺,包括肺膿瘍、肺氣腫、肺萎縮甚至肺癌、肺炎在內,如何辨症?如何治療?

曰:熱在上焦者,因咳爲肺痿,肺之病,從何得之?

師曰:或從汗出,或從嘔吐,或從消渴,小便利數,或從便難,又被快藥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

肺痿就是肺萎縮掉了,是如何得到的呢?“重亡津液”,是因爲肺裏的津液沒有了,出汗、嘔吐、消渴、小便多、大便難(肺和大腸互爲表裏)都導致或代表津液流失。所以隨時要保持肺裏面有津液。

病人得到肺痿,表示是上焦太熱了。熱在上焦,是因爲汗發掉以後,熱沒有去,還停留在肺中,日久就造成肺痿。

第一種情形是“或從汗出”,比如:表寒裏熱的症狀同時出現時應該要開大青龍湯的,結果醫師只看到病人表寒很重,沒注意到病人同時有裏熱症,於是就開出麻黃湯,結果麻黃湯喫下去後,表寒是解掉了,但是裏熱卻還在,當肺裏面沒有津液供給時,肺裏面就會過熱,這種就是由於汗出過多而造成肺痿。第二種情形是“或從嘔吐”,有時候嘔吐吐太多,土來不及生金,使得中焦津液喪失。土必須要生金,因爲肺的津液來源是靠中焦給的,如果腸胃的津液因吐而沒有了,這也會造成肺太熱,中醫講的熱就是“炎”,就是發炎了。

第三種情形是“或從消渴”,“消”就是水喝下去就從小便出來,人體根本不吸收,當然沒有辦法把水氣化給肺,簡單講就是肺的源頭沒了,肺裏的水是從腸胃來的。還有“小便利數”“或從便難”,當病人小便利數,水都排掉了,當然會大便難,因爲津液已經自小便被排除掉了,無論是以上哪一個原因,結論都是因爲肺裏津液不夠了オ產生肺痿。

當病人本來就有大便難的問題,然後“又被快藥下利”,醫師沒看到病人是因爲津液不足而便祕,於是選用承氣湯來攻下,攻下去以後,如果病家津液自己流回胃中,就不會有口渴現象,如果病人口渴,代表說病人津液喪失了,這時趕快用白虎湯,去幫助病人補足所喪失的津液,否則一個禮拜後病人就可能轉成肺痿了。

我們開處方給病人時,一定要斷症精準,很多現在所謂的肺炎,都是最初得到感冒,醫師失治或拖延時日引發的。

問曰:寸口脈數,其人咳,口中反有濁唾涎沫者何?

師曰:爲肺之病。若口中闢辟燥咳,即胸中隱隱痛,脈反滑數,此爲肺癰,咳唾膿血。脈數虛者爲肺痿,數實者爲肺癰。

寸口脈就是陽脈,胸腔的脈,此處的脈如果跳得很數,就代表胸裏面很熱,數脈就是熱脈。“其人咳”有咳嗽,如果有咳嗽同時“口中反有濁唾涎沫者”,肺萎的痰吐出來很濃,比較黃濁,因肺裏較熱造成。咳嗽治以陰虛也會造成肺痿。

肺痿的症狀是口中不停地咳,胸腔隱隱作痛。臨牀上肺癌的病人(有陰實)有持續的刺痛,凌晨三點醒來五點後才能再睡,且兼有下利(一天二十幾次),因爲肺和大腸互爲表裏,上虛不能治下,肺不能控制大腸,肛門口是開着的,食物的殘渣糟粕一到直腸就下利。這裏只是隱隱作痛,只是肺癰,即肺裏化脹了,脈是“滑數”,“”代表有濃痰,“”代表熱。虛熱(津液不夠產生的熱)爲肺瘻,實熱(化膿產生的熱)爲肺癰。

問日:病咳逆,脈之,何以知其爲肺癰?當有膿血吐之則死,其脈何類?

師曰:寸口脈浮而數,浮則爲風,數則爲熱;浮則汗出,數則惡,風中於衛,呼氣不入;熱過於營,吸而不出。

風傷皮毛,熱傷血脈。風含於肺,其人則咳,口乾喘滿;咽燥不渴多吐濁沫,時時振寒。熱之所過,血爲之凝滯,蓄積癰膿,吐如米粥。始萌可救,膿成則死。

這段講肺癰的脈診:浮而數,即風熱。如果病人有渴,還不是很嚴重,如果不渴代表肺裏津液很多膿很多。治症時從不渴治到渴是病情好轉的表現。化膿裏會“時時振寒”,因爲陽往外走了,裏面寒。吐出來的痰像米粥一粒粒的,剛開始可治,到“膿成”則難治。

後面會有不同的處方針對不同的階段:虛熱、實熱、尚未化膿、準備化膿、已經化膿、吐如米粥等等。

上氣,面浮腫,肩息,其脈浮大,不治,又加利,尤甚。

呼吸很短,臉膿,吸氣時要搖動肩,這些都是危症。《傷寒論·少陰篇》曰:“息高則死。”肺爲胸陽,“上氣,面浮腫,肩息”是陽脫的表現,再加上下利陰脫,就更危險了。

上氣喘而躁者,此爲肺脹,欲作風水,發汗則愈。

肺氣腫易治,發汗就好,有名的處方是越婢湯加半夏,科學中藥粉幾勺下去就好了。臨牀上常見的是抽菸導致的肺氣腫,戒菸後會出現不好呼吸,戒菸方待後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