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疫情更可怕的危機是你還不知道這個思維方式!(內包具體方法)

以往我們聽到最多的是某人通過刻意訓練提升了某項技能,殊不知,思維方式也是可以通過刻意訓練而得以提升的。

今天我分享的1個思維方式,就是過去1年我通過刻意訓練後有所提升的。

我把如何刻意鍛鍊這個思維方式經驗提煉爲4個步驟,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啓發。

這個思維方式就是:排除外界的干擾,提升固定階段All in 的能力。

這裏有一個前提就是固定階段,畢竟我們不是每個人都很幸運的一開始就能找到一輩子All in 的事情。

All in 是賭場術語,就是把自己的籌碼全部押上的意思。

就日常應用而言,All in 是指你調動所有資源和時間聚焦在某件事上。

而對我們大多數普通人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時間,因爲我們每個人一天都只有24小時,時間用在哪裏,哪裏就會有成績。

而且我之所以認爲All in 特別重要,是因爲我們畢竟都是普通人,心智水平一般,精力有限,All in是能夠提高我們做事成功率的有效方法。

那麼,任何才能讓自己排除外界的干擾,在固定的階段All in一件事呢?

我總結了四個步驟:

第一步:你一定要先明確這件事對你來說是不是非要不可。

其實就是要找到你的內部動機,你爲何一定要做這件事情?這件事情對你意味着什麼?

這裏我有個經驗,那就是,當我面臨選擇,我都會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

如果我不做這件事情,我會失去什麼?

如果失去的東西,是我可以承受的,那麼這件事情對我而言就不是非要不可。如果失去的是我無法承受的,那我就一定要All in。

我之所果斷離開職場All in寫作,就是我在一次場景模擬中,被告知我的生命已經結束,即將離開這個人世,老師問我們,最遺憾的事情是什麼?

我記得很清楚,當我想到,我居然一本書都沒有出,內心特別痛苦。

那種痛苦我至今記憶深刻,那一次讓我知道,寫作一定是我餘生要做的事情。

而事實也是,當我開始花更多的時間給寫作,我真的出了一本書,了卻了人生的遺憾,繼而我又有了更大的夢想,希望可以創作出一部作品,能被拍成電影或者電視劇,並且我已經爲此開始付諸行動。

所以,你也可以試着問問自己:如果你明天就要離開這個世界,你最大的遺憾是什麼?

這裏推薦一本書:《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

第二步:你一定要懷抱着必勝的信念出發!

這點特別重要,我們要相信相信的力量,以前我覺得這就是句雞湯,而最近我持續在學習道德經、黃帝內經以及西方的種子理論,越發覺着這是真理。

很多人在出發前,就各種擔心,這其實是不利於你實現目標的。

當你認爲這件事情是對的,你就一定要抱着必勝的決心和信心,唯有此,你才能切斷後路全力以赴。

你仔細想一想是不是這樣?當你留有後路,在前進的路上稍微有一些干擾,你立刻就會去對比,評估得失,很容易就放棄你準備All in的事情。

我就拿寫作爲例,我們很多小夥伴都是兼職寫作,而且不確認自己在寫作這條路能走多遠,那麼,稍微工作忙一點,就會把寫作擱置。

甚至就連最近天氣冷都會成爲暫時停止寫作的理由。

原因特別簡單,因爲不覺得自己在寫作這條路上真的能取得想要的成績。

所以這就會陷入一個惡性循環。

這一點在我自己的輕創業團隊中也是很常見的,因爲對於自己是不是能夠拿到結果不自信,一旦發現付出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立刻就會給自己找一個理由繼續回到原來的生活。

所以,如果你發現自己總是無法做到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你需要判斷下,你是不是有着必勝的信念?

這裏也推薦一本書《能斷金剛》。

第三步:克服對未知的恐懼,將精力放在解決問題上!

當你清楚這件事情對你很重要,而且你也懷抱着必勝的信念出發了。但依然有很多人在All in的路上中止甚至終止,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無法克服對未知的恐懼,然後被不斷出現的問題打敗了。

其實這裏有一個事實我們必須要清醒的意識到,那就是人生沒有一條路是確保你能100%成功的,也就是說,未來就是未知的。

所以,你一定要克服對未知的恐懼,然後儘快開始探索和試錯,而且要讓自己儘量常犯錯、早犯錯、快犯錯,在非致命的錯誤中獲得認知,快速調整自己的方向,最終找到一條自己比較適合的路徑。(這個觀點是永澄老師的)

這就是一個成長者的常態,就是要不斷自我突破。

在你決定All in一件事後,你就要提醒自己,解決問題是常態,而不是一出現問題就驚慌失措,開始懷疑自己不適合做這件事情。

留意觀察你就不難發現,真正的牛人都是知曉這個真想,所以不會去恐懼,智慧聚焦努力而言,而普通人,光是想着未知,就已經被嚇破膽了。

著名數學家John Allen Paulos 曾經說說過:“Uncertainty is the only certainty there is, and knowing how to live with insecurity is the only security”(在這世上唯一確定的東西就是不確定。學會在不安全中生存,是獲得安全的唯一途徑)。

所以預期“胡思亂想”,不如把注意力放在如何解決問題上。

而且從心理學上來說,你越是擔心的事情越容易發生,越是想要掌控所有事,越是會感到自己對任何事都很失控。

所以,把將大腦和時間放在問題解決上,而不要過多被在恐懼、焦慮、煩躁等情緒消耗。

這裏推薦一本書《墨菲定律》。

第四步:放棄抱怨別人,凡事先找自己的問題。

這個是我自己特別不好的一個習慣,因爲小時候特別害怕犯錯後被懲罰和看不起,所以我養成了一個出現問題就去找別人原因的習慣。

這也是我這幾年成爲自由職業以後才覺察到的,所以去年開始,我一直在刻意鍛鍊,而且還會持續下去。

美國心理學家伯納德·韋納(B.Weiner,1974)的成敗歸因理論認爲,人們對行爲成敗原因的分析可歸納爲以下六個原因:

1、能力:根據自己評估個人對該項工作是否勝任;

2、努力:個人反省檢討在工作過程中曾否盡力而爲;

3、工作難度:憑個人經驗判定該項工作的困難程度;

4、運氣:個人自認爲此次各種成敗是否與運氣有關;

5、身心狀況:工作過程中個人當時身體及心情狀況是否影響工作成效;

6、其他:個人自覺此次成敗因素中,除上述五項外,尚有何其他事關人與事的影響因素(如別人幫助或評分不公等)。

有人說,六因素中只有努力一項是可以憑個人意願控制的,其他各項均非個人所能控制的。這點我並不這麼認爲。

就說運氣吧,其實你的運氣好壞也和你有關啊。

如果你平時足夠善良播撒了很多善的種子,你的運氣基本上不會太差。

對於你做事情的能力和身心狀況,原本就應該做客觀的評估的。

所以,我認爲當你在All in的過程中出現了問題,解決問題的前提是你先找找自己的原因。

當然這裏有一點,沒有必要過度自省,把所有的錯誤都歸到自己的身上,認爲一切都是自己的原因,這也容易陷入另外一個誤區。

我有個輕創業的合夥人就是一個對自己要求極高的人,我留意到,凡事她都會反省自己到底哪裏做得不好?這原本是一個非常好的習慣,但過於歸結於自己,時間久了,反而開始不自信,質疑自己的能力了。

所以正確的做法是,客觀分析導致問題出現的原因,是自己的責任就去承擔,不是自己的錯也被瞎抗。

這裏推薦一本書《人間是劇場》。

本文我總計了4個步驟,分享了4本書

01、《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

02、《能斷金剛》

03、《人間是劇場》

04、《墨菲定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