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風雨天一閣

寧波天一閣,作爲一個藏書樓,它的分量已經遠遠超出了它的實際功能。在現存的古代藏書樓中,論時間之長,它是中國第一,也是亞洲第一。它體現出文人學士希冀中華文明長久持續的偉大意願。

天一閣的創始人範欽,誕生於十六世紀初期。他是一個成熟傑出的收藏家。他不同於當時的其他收藏家唯宋是瞻、唯古是拜,而是着眼於當代,着眼社會資料,着眼散落各地而很快就會遺失的地方性文件。範欽對書的興趣,達到了癡迷的程度。加上他工程師般的精細,造就了非同一般的天一閣。

藏書的過程不算真麻煩,範欽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如何把自己的意志行爲變成一種不可動搖的家族遺傳。他考慮再三,讓自己的兒子範大沖繼承了所有藏書。

範欽的後代爲了這一遺產,誠惶誠恐地維護和保存,埋藏着許多難以言狀的心裏悲劇和家族紛爭。爲了保護、保全天一閣裏的藏書,範欽和他的繼承者們制定了嚴格的處罰規則。

長久的時間裏,家族的人都不準登樓,不準看書,無法接觸到任何藏書。直到大學者黃宗羲的來訪。黃宗羲與範氏家族並無任何關係,但最終範氏家族的人卻一致同意他登樓,並允許他閱讀所有藏書。

銅鎖在一具具打開,一六七三年成爲天一閣歷史上特別有光彩的一年。它也與黃宗羲這個名字聯結起來,廣爲傳播。從此以後,天一閣有了一條可以向真正的大學者開放的新規矩,但仍十分嚴苛。

在此後近兩百年的時間內,獲准登樓的大學者也不過十位。直至乾隆決定編纂《四庫全書》,天一閣的命運發生了重大變化。在《四庫全書》中,收錄了天一閣的九十六種藏書。乾隆非常感謝天一閣的貢獻,多次褒揚獎賜。天一閣因此大出其名。

天一閣走到近代,開始了新的歷險。盜賊成了它最大的敵手。一個叫薛繼渭的偷兒幾乎偷走了天一閣一半珍貴書籍。張元濟先生爲了不讓這些書籍外流,撥巨資搶救。怎奈,最終還是全部焚燬於日本侵略軍的炸彈之下。

二十世紀,天一閣被一次次大規模地修繕。它,已經成爲現代文化良知的見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