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 | 小婦人

跟着“薄荷閱讀”看英文書差不多已經有三年時間了。最近看的是《小婦人》,再有幾章就要讀完了,趁着還熱乎,把看書時的感受梳理一下。

這本書和以往看的小說不同,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設置,不過勝在畫面很溫馨。作爲具有自傳體色彩的女性成長教育小說,又誕生在美國的第一次女權主義浪潮之下,道德說教意味相對來說有點濃。

《小婦人》涉及的問題很多,幾乎囊括了女性在一生中可能遇到的所有問題。比如怎麼看待貧窮、怎麼克服嫉妒心、應不應該出去工作、個人成長和現實的矛盾、什麼是正確的婚姻觀、如何進行子女教育、如何面對死亡等等。

前大半段,作爲一家之主的父親Match先生在參加內戰,所以基本活在四個女兒和March太太的對話裏。等到他病後歸家,和家人相處的片段也不算多。但他又很關鍵,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四個女兒對人生道路的選擇。

按理說,作爲女性的成長小說,父親的教育應該屬於一筆重彩,《小婦人》裏卻只是在家庭信件裏略微提了一下。

我於是去查了下資料。

March先生的原型是作者Louisa的父親,他是有名的哲學家、教育家,他提出來的“蘇格拉底式”的教育方法在當時引起了很大的爭議,特別是在宗教教育領域遭到了大部分人的反對,所以作者爲了保護父親,或者說爲了保護這本小說,對March先生這個角色進行了淡化處理。

這個做法實際上也影射了《小婦人》中March的二女兒Jo在寫作道路上的最大困惑:寫作到底應該去迎合大衆的口味呢,還是保持本真?文中的Jo作爲作者的代言人雖然選擇了後者,但並沒有取得特別大的成功。

看來,這還真是個古往今來都讓人糾結的問題!

March太太以答疑解惑的慈母形象貫穿始終。無論哪個女兒遇到了什麼問題,她都看在眼裏,循循善誘。如果把這本書拍成電視劇,March太太無疑就是每一集結尾負責主題昇華的那個人。

大女兒Meg很漂亮,常常幫助媽媽管理家庭,因此對貧困感受最早也最深。Meg開篇就以抱怨的形象出現,後來在母親的勸慰下,意識到內心的富足纔是真正的富足。和她相關的最重要的情節是與John的結婚始末。John是鄰居家的家庭教師,沒有家底,一切都要靠自己打拼。Meg和Jo說好了,要拒絕John的求婚,結果勢利的姑媽以“如果答應求婚就不讓她繼承遺產”爲由威脅她,激發了她內在的反抗因子,陰差陽錯地答應了求婚。怎麼說呢,Meg姑且算是嫁給了愛情吧。

二女兒Jo,帶着作者的自傳色彩,關於她的描寫因此也最爲細膩。她率直純真,有點男孩子氣,喜歡閱讀和寫作。

這其中有幾段描寫,我特別喜歡。第一段,Jo發現John對Meg有意思之後,變的很焦慮。這個情感很微妙,介於高興和嫉妒之間,而且她還認爲結婚會破壞大家庭的和諧,極力阻撓,整個過程寫得很有趣味。第二,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個場景。Jo意識到妹妹Beth的沉默憂鬱是因爲知道自己不久於人世,於是把Beth帶到海邊,兩人面對着潮起潮落,學着平靜地接受生命的逝去,既暖心又好哭。Jo作爲女性的柔軟幾乎都放在了Beth身上,這份感情令人動容。

再說說Jo的愛情走向。Jo和隔壁鄰居,貴公子Laurie是從小到大的玩伴,兩個人性格很像,都屬於“放蕩不羈愛自由”的那一類,所以當Jo拒絕Laurie的告白的時候,我還是能夠接受的。畢竟Jo一會兒要把Laurie讓給Meg,一會兒又要讓給Beth,再不濟還有Amy,每個姐妹都想到了,唯獨沒有想到自己。還怕自己的存在會影響Laurie的選擇而出走了一段時間。他們的愛情是沒希望了,可是爲什麼要給Jo安排一個羣困潦倒的老教授呢?這一點確實有點讓人接受不了。聽說2019版的電影裏,這個soulmate稍微年輕帥氣了一點,也算是讓讀者對這個平實的世界還抱着一絲幻想吧。

三女兒Beth,是這本書裏最讓人心疼的小可愛,善解人意,熱愛音樂。因爲照顧窮人而感染了猩紅熱,身體一直不好,再加上靦腆害羞,短暫的一生基本都是在家裏度過的。她會帶着缺胳膊少腿的布娃娃曬太陽,幫助女傭做零碎的小家務,不希望自己的死亡給家人帶來悲傷,所以表現得非常堅強。整本小說也沒有對她的死亡做太多渲染,反而更讓人心疼她的懂事。

最小的女兒Amy,應該是四姐妹中最明智、最會審時度勢的一個人了。她分析了姐姐們的性格後,決定把改變家庭命運的重任扛下來。她擅長社交,靠着自己的長袖善舞,得到了有錢的姑媽的贊助,跟着她們遊歷歐洲。也是在歐洲,她和告白失敗的Laurie互生了情愫。看到這裏,我又不高興了。雖然前面也有專門幾章講了這兩人的親密互動,算是做了鋪墊吧,可是說好的“最愛Jo”呢,這纔多久啊,就變成了“我對Amy的愛是不一樣的”。爲了表示Amy不是因爲Laurie的錢而結婚,還特意安排她拒絕了一個更有錢的公子哥的告白,總覺得這一塊有點生硬。

哎呀,《小婦人》不是愛情小說啦。Amy的確靠自己的力量改變了家庭的命運,還意識到自己在繪畫上只是有天賦,並不會成爲天才,而果斷放棄了藝術追求,轉而用自己的財力資助有天賦的女性。不得不說,即使放到現在,Amy也會是那個最容易獲得世俗成功的小姐妹。

《小婦人》說到底,探討的還是女性的覺醒。什麼是女性的覺醒呢?並不一定非要讓女性“男性化”,並不一定非得排斥婚姻,纔算完成這個過程。擁有自我選擇的權利,遵從內心,選擇要走的路纔是我們真正想要的生活。

就像March家的四姐妹一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