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4 | 靜守時光:不知佛陀談孤獨,豈知灌頂有醍醐。【2021.01.13】

圖、文/越享生活館

Part1 關鍵詞:獨處、付出、回報

    比丘們,一個真正懂得獨處的人 ,就是他在人羣之中 ,也必定是活在當下一刻的 。如果一個人在森林裏身居獨處而不專注於當下這刻,反而徘徊在過去未來 ,他便不是真正獨處了 。不要追逐過去,不要迷失於未來 。過去的不在,未來的未來 ,徹視生命的當下 。

    在《佛陀傳》裏看到這句話後,腦子一股清涼 ,醍醐灌頂 ,耳目一新,感覺全身每一個細胞都在散發能量。

    我們常常認爲孤獨就是能和自己在一起,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是聽音樂,閱讀,鍛鍊等,只要自己能一個人去完成了,就可以說能與自己獨處 。我們總認爲獨處就是能一個人去面對該做的事情 ,完全忽視思想意識存在。甚至認爲只要一個人整天呆在家去幻想未來,回憶過去,哪怕一句話也不說,這也是一個人的孤獨 。儘管思緒萬千,飄忽不定。每天有想不完的問題,哪怕一刻也沒有把思維停留在當下!總之,過往的我總認爲只要能自己和自己在一起,就是和孤獨相處了 。

    佛陀告訴我們,更細微的孤獨是把當下的思維停留在當下,沒有過去,也沒有未來,觀察內心的感受,用心去體驗當下這一刻時空對你而言的重要性 。可我們真正的有多少人心和形是在一起的呢 !

    年少時,常常喜歡和小朋友一起玩耍,要是有一天沒有朋友玩耍會覺得害怕、恐慌,似乎越熱鬧對我的安全感越多 ,也不會覺得有被拋棄的一天 。

    直到看到周國平老師的書以後,一直強調我們要和孤獨共舞 ,學會在孤獨中成長,去沉思 。從此,思想上改變了,盲目認爲一個人的孤獨其實挺好的,哪怕一個人去做一件事情,認爲也是體現一個人獨處的能力 。大學期間,每天來往一個人 。“獨往吾感清淨,不爲人羣而煩惱 。”朋友這樣問起時,常常這樣回答 。但我一個人時,沒有覺得真正的舒適與發自內心的愉悅。也沒有《佛陀傳》裏所說的自在、安然 。反而是一種自我的抵抗——我就要一個人,一個人也挺好的 ,我就要學會孤獨 。

    那時,怎會知孤獨的真正含義 。孤獨,與是否一個人無關,與人羣的多少無關 ,與環境無關 。是一種內心的安然 ,是能否以當下的自己和諧相處的狀態 ;是在人羣中或在喧鬧中,能感受到自我的時刻。一定是一種心境,而不是人羣的多寡。在佛陀對比丘們的教導中 ,深刻認識到隱居 ,孤獨 ,都是一種心境 ,絕非跑到人跡罕至的地方去悠居,而是看我們怎樣去面對內心這個廣博而充滿神祕的領域。

部分文字摘要以下書籍

Part2 ✨ 每日覆盤、不斷精進 ✨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